1953年,交换俘虏仪式,一位骨瘦如柴的男子颤颤巍巍向我方走来,他是志愿军60军

熹然说历史 2025-09-07 01:34:40

1953年,交换俘虏仪式,一位骨瘦如柴的男子颤颤巍巍向我方走来,他是志愿军60军180师政委吴成德,可回国后他被开除党籍,撤销军职!当人们看到他的遗物时,不禁大吃一惊! 一个师级干部,在战俘营里受尽酷刑也不屈服,回国后却被当成”叛徒”,开除党籍军职,下放农场28年。直到他去世后,家人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一个震撼人心的秘密,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吴成德1912年出生在山西新绛县,小学毕业后在家乡当教师。那个年代,能有份稳定工作已经很不错了,但他不甘心看着国土沦丧。1937年3月,他放下粉笔奔赴太原,参加山西军政训练班,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一干就是十几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成德组建了新绛人民武装自卫总队,任总队指导员,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中条山反”扫荡”等战斗。这个原本温文尔雅的教书先生,在战火中锻炼成了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又率部参加了解放运城、晋中、太原战役以及秦岭战役、眉山剿匪等重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吴成德担任解放军60军180师政治部主任、代师政委。按照当时的发展轨迹,他很可能在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大校军衔。但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 1951年4月,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180师接到掩护主力后撤的任务,要在阻击地域至少阻敌3至5天。这本来是个艰苦但可以完成的任务,谁知道情况急转直下。5月24日,180师接到军部撤到汉江以北的命令,但在转移期间被两股敌军部队包围。 当时180师已经断粮三四天了,弹药也所剩无几,伤亡正在迅速增加。在这种绝境下,师部决定分散突围。就在突围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吴成德命运的一幕。 当180师长郑其贵和师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吴成德等人突围到一处深沟的时候,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微弱的呼叫声。原来是300多名伤员被落在了后面,他们看到吴成德后,纷纷喊着:“政委,我们负伤了,实在走不动了!你一定要带上我们啊!” 面对这些伤员,吴成德完全可以继续跟随师部突围,成功的机会很大。但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为了表达自己和伤员同生死的决心,他掏出手枪,一枪把战马打死,高声说道:“同志们,我与大家在一起!” 从1951年5月26日突围开始,吴成德带领剩余的战士在朝鲜37度线附近的山区打游击,坚持了14个月,一直到只剩下3个人的时候,被美军的搜山队所俘。 在釜山战俘营,作为志愿军被俘的最高级别干部,吴成德受到了”特殊照顾”。美军把他单独关押,用各种酷刑折磨他,希望从他嘴里得到情报,或者让他去台湾做宣传。但吴成德始终没有屈服,坚持要回大陆。 1953年9月,吴成德等138名志愿军战俘被遣返回国。当中方人员看到他时,几乎认不出来了,体重从130多斤掉到仅剩90斤,已经骨瘦如柴。 但等待他的不是英雄般的欢迎,而是更大的磨难。1954年,回国后的吴成德被开除党籍、军籍,遣返回乡。他被按营级干部转业,分配到辽宁省盘锦农垦局大洼农场任副场长。 从师级干部到农场副场长,这个落差对任何人都是巨大的打击。但吴成德没有怨天尤人,他在大洼农场一干就是20多年。那里环境恶劣,工作艰苦,很多人不理解他,甚至他的儿子都曾经对他说过”你是个大叛徒”这样的话。 1982年3月,吴成德终于平反,恢复党籍,享受军级干部待遇。那时他已经70岁了,等了整整28年。平反后的吴成德没有抱怨,反而积极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经常到学校作报告,教育年轻人。 1996年3月6日,吴成德因病去世。当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秘密。原来平反后的十几年里,吴成德一直都在为希望工程捐款、为革命老区和灾区捐款,捐款金额高达4万元。而那些事,他生前从未向家人提及过。 那些发黄的捐款收据和感谢信,静静地躺在他的遗物中。在那个年代,4万元不是个小数目,这些钱都是他从微薄的工资中省出来的。即使在最困难的岁月里,即使在被误解的日子里,他也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 这些捐款证明,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品格。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忠诚,什么叫坚持。那些曾经误解他、怀疑他的人,看到这些遗物时都沉默了。 吴成德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从不跌倒,而是跌倒后依然能够站起来,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你觉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吴成德这样的人还有多少?他们的故事是否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