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批量变高达,美国实验室里的东西,中国已经实装部队 据《Defense One》报道,美国国防观察人士披露,中国解放军已在喜马拉雅高原完成第三代动力外骨骼的实战部署演练。 报道指出,这些骨架可帮助士兵在海拔4500米以上轻松搬运50公斤以上重物,极大缓解高原缺氧带来的疲劳感。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装备已非单一试点,而是逐步在西部战区多个边防旅、步兵营、工程部队中推广使用。 对比之下,美国曾寄予厚望的TALOS项目早已中止,而现有各型外骨骼产品仍停留在实验和小规模试验阶段。 外骨骼设备早在数年前就进入了解放军的技术筹划阶段。 2019年,中国举办超级战士竞赛,25家单位提交50多款骨架原型参与测试,涵盖轻载机动、弹药搬运、山地攀爬等不同用途。 此后,中国兵器、航天科工、北理工等国有与高校机构迅速开展技术攻关,率先推出背负式被动骨架,并在2020年试装部队。 2021年起,动力型产品陆续亮相,如便携式弹药支援助力服可在40秒内穿戴完毕、支持搬运百斤弹箱。 至2024年,轻型膝盖助力器、碳纤维全身骨架等新型号频繁现身航展、博览会,不仅适配部队特种作战场景,也具备民用出口能力。 中国的技术思路并非一步到位造机甲战衣,而是从负重辅助、坡道助力等小场景切入,最终形成模块化、低成本、多用途的战术支援体系。 西部战区的高原部队、边防连队、后勤支援营成为外骨骼首批试点。 演练内容包括高原长途巡逻、寒区油管铺设、弹药运输、伤员转移等,涵盖了战术行动、后勤保障与战场救护的多种任务。 而东部战区、第73集团军甚至将其用于两栖抢滩演练中的快速伤员拖运,北部战区也有后勤部队配备骨架进行弹药搬运。 这种从高原向平原、从后勤向战术的扩展路径,意味着解放军已不再把外骨骼当作噱头,而是真正作为战斗力倍增器列入编制规划。
中国阅兵,能不能威慑住美国?美国一位陆军少校的一段话是答案,该少校名叫帕特里克·
【142评论】【506点赞】
分分钟捞钱几十万
得闲普及一下护理机器人
万千树海 回复 09-02 13:03
已经有民用版,面向中风偏瘫,术后恢复等场景,提供一定的自理能力,就是价格还得小几万。
无忧谷之无忧公子
重机枪一个人扛起来就走,子弹也可以带得足足的
新家园
在高原,完全靠士兵胳膊腿背负重物,很困难。依靠外骨骼和和可穿戴设备完成各种任务会成为常态!
朝阳
以后可以飞檐走壁
my god 回复 09-02 20:44
是直接飞
用户10xxx38
膝盖助力器应当尽快民用!
人在旅途 回复 09-05 20:42
已经有了,你去爬泰山可以去租用。
冰冷的石头
外骨骼装甲任重道远,膝关节那个位置不容易适合人体弯曲
用户10xxx25
机器狗伴随,搬运和前出侦查
用户10xxx73
核电池机器马马上配装[赞]
陈sir
我的个天,科幻照进现实
今天要是赚不到钱我就要全身长红疹啦
美欧的梦想中国来实现
&山间
可以象终结者一样自带电驱加特林并配弹药
新家园 回复 09-03 08:45
电池和能源是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