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1935年四川拥有百亩田地的地主,每年净收入为多少呢?答案是1068银元。而同期国民党军中校营长的到手军饷,每年为1200银元,比拥地百亩的地主年入还多。 1931年到1935年间,四川拥有百亩田地的地主,在扣除雇工工资、种子成本和各种税费后,每年净收入大约是1068银元。这些地主主要靠出租土地或雇人耕作获得收益,但实际到手金额有限,因为农业产出受天气和市场影响大。同期,国民党军中校营长的到手军饷每年为1200银元,这比百亩田地地主的年收入还高出一些。中校营长属于中层军官,他们的薪饷结构包括基本工资和补贴,但1932年起实施的国难饷章导致各级军官薪水打折,中校每月从原170银元减到100银元,全年计算仍高于地主所得。 自耕农在四川拥有百亩田地的情况下,每年净收入大约496银元,他们自己耕作土地,节省了部分租费,但劳动强度高。半自耕农的净收入更低,只有189银元,他们部分租地部分自有,收益不稳定。佃农租百亩田地,每年净收入仅120银元,每亩平均收益约1.2银元,这反映了租佃制度的压榨性。国民党军士兵的薪饷与这些农民形成鲜明对比,下士到上士的国难薪饷每月11到15银元,二等兵到上等兵每月7到8.5银元,一年下来,佃农的净收入仅与下士相当。 军官与士兵的薪饷差距巨大,正常发饷时,上将每月800银元,中将500银元,少将320银元,上校240银元,而士兵只有10到20银元,最高差距可达80倍。国难饷章后,上将减到240银元,中将200银元,少将160银元,上校120银元,少校80银元,上尉50银元,中尉40银元,少尉30银元,但高层军官仍远超基层。1930年代前半期,四川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地主和农民的收入来源单一,依赖作物产量,而军饷虽打折,却有固定发放,这让中层军官的生活条件优于普通地主。 这种军民收入差异源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政策,军费开支占大头,导致农村税负加重。地主虽有土地,但扣除开支后剩余不多,自耕农和佃农更是勉强维持温饱。军中基础军官的薪饷虽高于农民,却远低于将官,这加剧了军队内部不平等。整体上看,1930年代四川的农业收入水平反映了全国农村经济的困境,农民群体在军阀和中央双重压力下,生活艰难。

由于种子和生产条件差异。古代一亩田一般产量在300~500斤稻谷,小麦大约200斤,合计700斤。算500斤大米。农村一个大饼两文钱一个馒头一文钱,一块银元可买15斤猪肉,白米58斤。就算地主全收去不交一分税不出一粒种不提供任何资料也就9圆。哪里来的1100圆?不要和上海比,上海的粮价至少是农村的四倍不止。
用户13xxx69
百亩地收入1100银元,每亩收11大洋,做梦呢?
用户16xxx01
表示怀疑,一亩田能产生10+银元收入?种什么?
听说很多人冒充我 回复 10-24 03:49
鸦片[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用户16xxx47
信小编,还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拥抱㒷㸜 回复 10-21 11:34
可能这蠢货连铜板跟银元都没分清吧
金戈铁马
百亩能收入1100大洋,你确定?古代一亩田,一年也就三五百斤的产出吧。三五百斤大米,能卖11块大洋??
把酒醉清风 回复 10-16 13:19
谷子一担2块大洋。150斤这样
foxwu 回复 10-20 18:43
大哥,那是四川不是绍兴,不能拿多收了三五斗里的价钱来套
寒江雪
大中原听老人讲解放前后小麦亩产80一100斤都是好年景,玉米亩产300斤左右。无良种,无化肥挖点坑泥加粪草灰当肥,靠天吃饭,有几亩地养活不了一家人。
CNC 回复 10-14 23:51
我奶奶说我祖父解放前有三十亩水田,她说好田水稻亩产三百斤算是好的了,差田一百多左右!
用户18xxx36 回复 CNC 10-23 00:30
300斤比较少的,我们老家的水田(一年四季都有水),以前都是精耕细作,三犁三耙。虽然没有化肥,但粪肥草木灰稻壳麦壳都往田里下。土里用秸秆烧成灰或沤烂,加上煤窑烧过后的炭灰,用粪水沤,再施到庄稼上,七八十年代都还在那样使用,土壤还不易板结。
从南到北
百亩有一百个银元都做梦有
用户10xxx38
扯淡吧
如是阿静
100亩有个毛的1000银元,我家祖上就是大地主,有五六百亩地,还有一个染布坊,家里被土匪绑架了三次,一次1000大洋,第三次就整破产了,还没解放就跟佃户一样了,看病都没钱了,如果一百亩有1000大洋一年还会因为区区两次1000大洋破产,就知道瞎写,知道一个大洋的购买力不。
黑雪
一亩地能净收入十多块大洋?我感觉有点不靠谱吧?
闪闪亮
MB的百亩能有两百银圆就不错了
QYX
写的什么鬼?自耕农百亩土地收入496,地主百亩土地收入1068。真这样这些自耕农吃饱了撑的非要自己种,租出去做百亩地主不香??
unfair
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故事时,他都是按能产出多少担谷子来计量土地,而不是说面积。比如说谁家买了一块二十担谷的水田,谁家是有几百担谷田的地主。
用户13xxx69
解放前水稿亩产300斤,麦200斤,己经是丰年,良田。统算500斤,稻出米七成五,约380斤米,约3石,每石米农村售出价约3银元不到,总价9银元不到。总产出900元不到。地租占七成,地主收入600银元左右。
邓煜华
一亩地能收入12个大洋?种鸦片都不可能。
同心
怎么没人说哪个农民牛逼可以种百亩地的。一家多少人,可以种百亩地的,有没有知道的。
豆角与豆角斗角
所以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家伙工资差着80倍呢
伯爵
周作人,周树人月薪数百大洋……。
有钳哒 回复 10-23 11:36
当时的大学教授,人中龙凤,相当于帝制时的翰林学士,二三百大洋月薪合理。
七月新番战国明月正在新更
若真,这得饿死多少人?!
平静~开开开 回复 10-21 23:43
大多数人都只是饿不死的状态,而且还要干体力活,所以死的早。
雨夜星空 回复 10-17 07:44
[抠鼻]勉强有饭吃,要是有持续两年以上的灾年,饿死的按万算
紫陌红尘看桃花
现在种一百亩地,和一个营长相比呢?
闪闪亮 回复 10-21 08:54
跟一个普通打工的差不多
用户10xxx22
我家老人说,解放前一头耕地水牛12大洋
用户45xxx17
当兵还是不如当佃农,当兵随时都会丢了性命,收入还差不多。难怪当年征兵就是拉壮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