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无虚构历史:两个名人“传奇”事迹,早已给出了回答.西方国家有虚构的历史吗?

菊苣花草园 2025-08-21 20:36:50

西方有无虚构历史:两个名人“传奇”事迹,早已给出了回答.西方国家有虚构的历史吗?两个名人的传奇事迹存在重大“疑点”,中国人早在几百年前就给了真实的答案。 聊起西方古代史,许多人都会想到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在史书中留下的形象,仿佛是一个“无事不通,无事不晓”的全知全能的人,但世上显然是很少有这一类人的。 不过,考虑到古希腊时代人类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和哲学知识还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当中亚里士多德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当时的一个全能型人才似乎也是说得通的。 但是,亚里士多德对自然和生活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并不意味着他所提出的每一个论述和观点都是正确的。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在自然科学领域提出的一些论述已经被证伪了。 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船在海面上行驶的时候往往是船体先消失,桅杆最后消失,而在船只向岸边驶来的时候,人们往往又最先看到船只的桅杆,所以,地球应该是一个圆形的物体。 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他的论证其实根本称不上多么严谨。我国宋元时期的天文学家赵友钦就在其著作《革象新书》中指出:人的视力范围是有限的,即便大地是浑圆的,人也不可能靠着自己的肉眼判断出每个物体的方位和大地的形状。 当然,考虑到亚里士多德和赵友钦所处的时代和所面临的客观条件各不相同,亚里士多德做出错误的论断也是可以理解的。至少我们从亚里士多德的身上看到了古希腊人善于观察自然、崇尚科学的精神。 而除了亚里士多德之外,古希腊的另一位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经常会被人提及。比如在上初中物理课的时候,老师都会讲到阿基米德在洗澡过程中发现浮力的故事。 浮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阿基米德的理论却称不上是尽善尽美的。 2020年9月,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如果一个容器受到快速垂直晃动,那么悬浮于水面之上的液体很有可能会发生“反转浮力”的现象。 而按照阿基米德的理论,一些原本悬浮在水面之上的液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慢慢降至容器底部。《自然》杂志的实验算是填补了阿基米德浮力理论的一些空白。 虽然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提出的理论都有一定的缺陷,但人们依然不能否认他们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先锋。而他们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至今依然在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古人有古人的极限性,现代人也有现代人的缺点,近段时间以来,“西方伪史论”在网络上传播得很广,但所谓“西方国家的历史都是虚构”的观点其实是一种极其荒谬的观点。这种观点甚至荒谬到了不值一驳的地步。 东方和西方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的网友完全没有必要厚此薄彼、拉一踩一,只有人们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人类的科学探索史才能找到面向未来最好的答案。 参考资料: 科技日报 《“反转浮力”实验挑战阿基米德原理》

0 阅读:152

评论列表

住在宇宙边缘

住在宇宙边缘

6
2025-08-21 22:30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大学者,比前面两人的水平高,创立了形式逻辑。” “他驳斥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推动哲学向唯物主义靠拢。”

白浪滔天 回复 08-22 13:54
但目前的情况是,没有实质性证据证明以上这些人真实存在过。

用户10xxx00 回复 08-23 13:03
伪造的!!!

该读书时别放猪

该读书时别放猪

5
2025-08-26 00:56

没有望远镜的时代你站海边看海平线上的航母也只是个小黑点!别说小木船了!还特么几十公里远肉眼观察到先桅杆??[打脸][打脸]这恰恰证明所谓的亚里士多德就是欧洲中世纪证明了地圆说之后硬编岀来的!!不然你告诉大家几千年前的人是咋观察到海天线上的小木船到底是桅杆先还是船身先的??你找个十公里外能肉眼看见电线杆子的岀来我就信你![打脸][打脸]

莫当真 回复 08-27 19:26
按照物理计算,人站在沙滩上看海平面,地平线的距离是 4.7 公里,按五公里算,人眼能够分辨的最小尺寸是 1.45 米,而桅杆上是有风帆的,大小肯定大于 1.45 米,所以人眼是可以直接观测到先桅杆再船身的现象的。

名字

名字

2
2025-08-24 03:40

我跟你说考古,你跟我谈物理

wweekie

wweekie

2
2025-08-23 14:57

根本看不到桅杆,就是一个小黑点

猜你喜欢

菊苣花草园

菊苣花草园

缘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缘灭,我看到了你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