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缺德"的国家:自己花80亿挖运河,却把邻国挖成了岛国 2018年,沙特阿拉伯公开招标一项工程:在距离卡塔尔边界仅1公里处,挖一条60公里长的运河。 这条运河一旦建成,邻国卡塔尔将从半岛国变成彻底的岛国。 这笔看似单纯的基建投资,背后藏着海湾地区最尖锐的地缘矛盾。运河被命名为萨尔瓦,拟定宽度200米、最大吃水深度12米,能通航295米长的货轮,沙特宣称要靠它解决石油运输绕路难题,还计划在两岸打造度假区拉动旅游。可明眼人都清楚,运河的走向几乎复刻了沙卡边境线,而卡塔尔唯一的陆地通道就是这60公里接壤地带。 矛盾早有伏笔。2017年6月,沙特联合阿联酋、巴林、埃及四国突然与卡塔尔断交,指责其支持穆斯林兄弟会、与伊朗走近,还通过半岛电视台挑唆地区冲突。断交当天,沙特关闭了所有陆地边界,封锁海空通道,卡塔尔80%依赖陆路进口的粮食瞬间断供,多哈超市货架几天内就空了大半。有卡塔尔边境牧民回忆,当时跨境放牧的牛羊根本无法往返,家里储存的饲料只够撑半个月,最后只能低价变卖,损失惨重。 沙特的运河计划,更像是断交封锁的升级版。招标文件里藏着两个刺眼的细节:运河周边要建军事基地和核废料填埋场。一个主打旅游的运河项目,旁边却要堆核废料、驻兵设防,其目的再明显不过——不仅要切断卡塔尔的陆路联系,还要形成长期的安全威慑。卡塔尔外交部多次抗议,却陷入两难:运河完全在沙特境内,国际法无法禁止他国在本土搞基建,这种"合法伤害"让卡塔尔有苦难言。 可小国的韧性超出了沙特预期。断交后第三天,土耳其就空运来第一批食品,伊朗开通了直飞多哈的航班和海运航线,帮卡塔尔稳住了民生。卡塔尔更是痛定思痛,砸重金扩建哈马德港,提升海运吞吐能力,原本依赖陆路的贸易逐渐转向海上。到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报告称,断交对卡塔尔的经济冲击已基本消退,它反而靠着全球第一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赚得盆满钵满。 运河计划最终没能落地。国际社会的批评声不断,环保组织指出沙漠地区开挖运河会破坏生态,而核废料站的规划更是引发周边国家集体反对。更关键的是,美国在卡塔尔设有中东最大的乌代德空军基地,不可能允许沙特在边境搞军事对峙升级。2021年,在科威特斡旋下,沙卡签署《欧拉宣言》恢复外交关系,那条充满争议的运河,从此再无下文。 这场闹剧留下的启示深刻。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从来不是靠"地理切割"就能解决的。沙特手握石油财富,想靠基建手段逼迫邻国屈服,却忽视了现代国际社会的互联互通特性,也低估了小国维护主权的决心。所谓的"战略工程",最终因违背共赢逻辑而搁浅。 国际交往的底线,是尊重彼此的生存空间。用损害邻国利益的方式谋取自身便利,哪怕包装得再合理,也终将遭到反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刚刚好
有钱人闹闹情绪,完事了还都是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