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讹人!"北京,一护士婚假结束回来上班,她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喜糖。 本来想让

越越看历史 2025-11-28 14:22:57

"真能讹人!"北京,一护士婚假结束回来上班,她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喜糖。 本来想让同事和病人们也沾沾喜气,没成想这份好心差点惹来大麻烦。 第二天一早,同病房的李大爷突然没了呼吸,家属一口咬定是吃了护士的喜糖噎死的,开口就要200万赔偿,这事儿让整个科室都炸开了锅。 李大爷今年78岁,因为脑梗塞住院治疗,当时病情已经稳定了。 家属说老人那天下午从护士站拿了两颗糖,吃完后就咳嗽了几声,没想到半夜人就没了。 可护士站的记录显示,老人去世前几个小时都好好的,没说过嗓子不舒服,也没呛咳的迹象。 医院提出做尸检查明原因,家属却死活不同意,说什么"逝者为大,不能动刀",就凭着几句口头描述非要医院负责。 医院这边也挺委屈。 护士把喜糖放在公共区域,确实没明确说谁能拿谁不能拿,但李大爷是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可能不太好,家属作为监护人也该多注意。 医院说当时建议尸检被拒,没有病理报告根本没法确定死因,总不能凭空认下这个责任。 家属却觉得,只要人在医院出了事,医院就该兜底,还拿出《侵权责任法》说医院得证明自己没过错,这逻辑让医护人员听了直摇头。 法院开庭时,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法官最后也没直接认定喜糖是死因,毕竟没有实打实的证据。 但法院认为,医院作为管理方,确实没制定外来食品的管理制度,对患者吃非医疗食品这事儿没尽到监管责任。 按照北京市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算,再按责任比例折算,最后判医院赔了74万,护士个人倒是不用担责,毕竟是职务行为。 这个结果出来,有人觉得医院冤,也有人说管理漏洞确实该补。 类似的事儿其实不少见。 广州有家三甲医院后来学乖了,搞了个外来食品登记制度,患者要吃外面的东西得签风险告知书,这几年同类纠纷少了一大半。 成都还有个护士更倒霉,自己做了糕点送给患者家属,没问过敏史,结果对方吃了过敏休克,医院又赔了18万。 这些案例都说明,好心办坏事的背后,往往是流程和制度没跟上。 现在医院也难,管严了说没人情味,管松了又怕出事。 中华护理学会去年调研发现,快七成护士因为怕惹麻烦,都不敢随便跟患者多说话,更别说分享东西了。 其实完全可以搞个折中办法,比如设个专门的地方放大家分享的食品,对吞咽困难的病人提前评估,发东西时多说一句"最好让医生看看能不能吃",既不冷了人心,也能少点风险。 这74万赔偿,说白了不是罚护士的好心,是罚医院管理的漏洞。 医患之间要是都能理性点,家属别光凭猜测就索赔,医院把该有的制度都建起来,医护多句嘴提醒风险,也许那颗喜糖到最后还是份温暖的心意,而不是闹上法庭的导火索。 毕竟治病救人不光靠技术,还得靠信任,这份信任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0 阅读:131

评论列表

白飞蓝

白飞蓝

1
2025-11-28 17:06

有没有枣,打一竿子。

猜你喜欢

越越看历史

越越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