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称为“超级煤炉”,并笑话说“敌人在百里之外都能靠烟雾找到它”的俄罗斯,库玆

乐观的黄油饼干 2025-11-28 10:57:16

被西方称为“超级煤炉”,并笑话说“敌人在百里之外都能靠烟雾找到它”的俄罗斯,库玆涅佐夫元帅号航母,于2025年7月25日被俄联合造船厂宣布没有继续维修价值,或卖掉或报废拆解。 苏联时期库玆涅佐夫舰被定位是重型载机巡洋舰,既有滑跃起飞的舰载机,又装备有重型鱼雷,反舰导弹,近距离自卫武器,暨全能型大洋无依靠战斗单位,而从实际应用来看,库舰是不折不扣的四不像。 这个定位从一开始就埋着隐患。苏联当年给它安上“重型载机巡洋舰”的名头,核心原因之一是规避《蒙特勒公约》对黑海海峡的限制——纯粹航母不能通行,挂上巡洋舰的标签才能顺利驶出黑海。 可既要当航母搭载舰载机,又要扛着重型反舰导弹和鱼雷当巡洋舰,舰体空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舰载机搭载量远不如专职航母,反舰火力又因为要兼顾航空作业而难以充分发挥。 1990年刚交付苏联海军,转年就遭遇苏联解体,俄罗斯紧急将它从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港调往摩尔曼斯克,才算保住了这艘唯一的航母遗产,却也开启了它颠沛流离的服役生涯。 服役35年,库舰的事故清单长得让人揪心1996年动力系统就出了严重故障,1998年60吨燃油泄漏污染海域,2002年和2006年两次火灾造成人员伤亡,2016年赴叙利亚实战时,不仅冒着黑烟遭西方嘲讽,还接连摔了米格-29K和苏-33两架舰载机。 最致命的打击来自2017年开始的大修,原计划2021年完工,耗资600亿卢布更换锅炉和航电系统,结果2018年承载它的浮船坞突然沉没,70吨重的吊车砸在甲板上砸出大洞,2019年焊接作业又引发大火,烧毁1000多平米舱室,2022年再次失火。 更离谱的是,后续调查发现维修资金被大量挪用,船厂管理层接连被查,这艘航母在船坞里趴了8年,锈迹越积越厚,成了全球最贵的“海上废铁”。 放弃维修绝非一时冲动。按俄海军前副司令科罗廖夫的估算,要让库舰重返战力,还得再投1000亿到1200亿卢布,相当于12.6亿到15亿美元,这笔钱能给多艘护卫舰加装无人作战系统,性价比远高于救一艘老舰。 更现实的是,船厂缺合格技术人员,关键设备制造周期要两年以上,就算修好,舰载机部队也早已青黄不接——苏-33和米格-29K老化严重,飞行员多年只能靠陆地模拟设施训练,想形成完整战力要等到2030年,那时舰体已服役40年,又会陷入老化循环。 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军工拨款全向前线倾斜,留给航母维修的资金所剩无几,卫星照片显示它近年外观几乎没变化,维修早陷入停滞。 这背后是俄罗斯海军的战略转向。普京已经明确,优先发展战略核潜艇,“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接连入列,每艘能携带16枚“圆锤”潜射导弹,射程超9100公里,搭配“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和“波塞冬”核鱼雷,构成了更具威慑力的非对称作战体系。在俄海军看来,传统航母昂贵低效,未来海战的核心是无人系统和水下核力量,与其抱着苏联遗产死磕,不如及时止损,把资金投向更能保障国家安全的领域库舰的结局不是结束,而是俄罗斯海军放弃“面子工程”、聚焦“里子威慑”的开始。 一艘航母的落幕,映照着一个时代的变迁。库舰的设计缺陷、维修乱象,本质上是苏联后期军工规划的失衡和俄罗斯国力受限的缩影。 它曾是苏联海军最后的骄傲,也曾在叙利亚战场证明过自己的价值,但岁月和现实终究没给它续写传奇的机会。 未来它或许会被拆解成废钢,或许会被卖给其他国家改造,但其命运早已超越了一艘军舰本身——它告诉我们,军事装备的发展必须贴合国家实力和战略需求,脱离实际的“全能设计”终将沦为尴尬,而懂得取舍、聚焦核心的战略转型,才是大国国防的长久之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2

用户10xxx52

2
2025-11-28 14:09

美国拆解的小鹰级和企业级都比它强很多,土豪就是土豪

乐观的黄油饼干

乐观的黄油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