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说是你拿刀指着我,我才揍你。 打着打着,直接把你家四间房划拉到自己名下了,顺便把地契都改了。 这事儿,早就变味儿了。 讲真,最开始说乌克兰要进北约,导弹恨不得杵到莫斯科脸上,换谁谁不急?这理由,我听得懂,也能理解。为了安全嘛,为了不让人把枪顶在脑门上,听着是那么回事。 可后来的操作,就越来越看不懂了。 又是公投又是修宪,硬生生把人家乌东四个州变成了自己的。这就不是建个“安全缓冲区”那么简单了。你见过谁家为了“自卫”,是奔着人家煤矿、核电站、钢铁厂去的?还把人家挖出来的东西,算进自己家的GDP? 更别说,俄军在那边修了上千公里的战壕。 那架势,哪是打完收工的样子,分明是打算世世代代住下去了。把“自卫反击”,硬生生打成了“上门抢劫加精装修”。 嘴上的说法也变了。 一开始是“保卫祖国”,听着悲壮。后来海报上印着新占的地图,高喊“为了伟大的俄罗斯”。格局一下就打开了,也一下就暴露了。所谓的“历史故土”,不就是扩张的文艺说法么。 最有意思的是,这么一打,北约反而更团结、更壮大了,直接扩张到了家门口。你说你最初担心的那个安全问题,解决了么?不仅没解决,还更糟了。 那为什么还要继续打? 因为停不下来了。 战争这台机器一旦开动,就会自己产生新的目标。占了的地、拿了的资源、煽动起来的民族情绪,都成了不能后退的理由。最初那个“自卫”的理由,早就被忘在角落里积灰了。 说白了,这场仗的性质,在吞下第一块不属于自己的土地时,就已经彻底变了。 只是苦了那些在绞肉机里的人,他们还在为最初的口号卖命,却不知道战争的目标,早已换了好几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