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太对了!俄罗斯媒体最近抛出个硬核判断:中方要是被卷进冲突,面对一群国家的联合施压,唯一能镇住场子的办法,就是亮出绝对实力,让挑衅的一方疼到不敢再来。 最近几个月,俄罗斯多家主流媒体接连发声,抛出这个直指国际局势核心的判断,其实背后藏着当下复杂的地缘博弈背景。 2024年底到2025年,美国动作频频,众议院通过的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把国防开支抬到895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提及中国的次数多达107次,明晃晃把对华竞争当成核心目标。 不光是纸上谈兵,美国还拉着盟友在亚太搞事情,美日澳把双边演习升级成三边军演,还在和斐济谈驻军协定,想把军事存在延伸到南太平洋。 菲律宾也跟着加码,和美国深化军事合作,加上美韩同盟、AUKUS机制的扩容,一套组合拳下来,就是想在亚太形成围堵之势。 科技和贸易领域更是摩擦不断,美国对中国半导体、激光雷达等高端技术搞限制,甚至连大蒜采购都不放过,说白了就是想通过联合施压逼中国让步。 俄罗斯媒体能说出这话,其实是自己踩过太多坑总结的教训。 当年拿破仑大军兵临莫斯科,苏联解体后被北约东扩逼到家门口,都是因为实力不够硬或者遭遇低谷,才让对手有机可乘。 而普京上台后重整军备,更新70%核武库,拿出“匕首”导弹、“北风之神”核潜艇这些硬家伙,西方才收敛了嚣张气焰,这就是实力说话的最好证明。 其实国际社会的底层逻辑从来没变,弱国无外交不是空话,没有实打实的实力,再有理的诉求也没人当回事。 中国现在的处境,虽然和俄罗斯不同,但面对的联合施压力度一点不小,不过咱们的底气早就今非昔比了。 军事上,歼-20批量列装,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领跑,东风系列导弹形成全方位威慑,这些都不是摆设,是护家卫国的硬支撑。 科技领域更不用多说,C919大型客机商业运营,麒麟芯片实现高端突围,全球43%的“灯塔工厂”都在中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翻了近一倍。 经济上,前11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近40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完整的工业体系让咱们有了抗风险的底气。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实力不是用来挑衅的,而是用来自保的,就像前不久在WFP会议上,咱们硬刚美国,挫败其试图剥夺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图谋,靠的就是实力和道理的双重支撑。 美国搞的关税大棒,加征到近40%也没压垮中国,反而让自己国内通胀高企,这就是挑衅中国的代价。 当年抗美援朝,咱们“钢少气多”都能打赢,现在钢多了,气更足了,谁想联合施压,都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住反制。 实力不仅是军事硬实力,还包括科技、经济、产业链的综合底气,这才是中国镇住场子的根本。 国际博弈从来都是实力的较量,中国不想卷入冲突,但也绝不惧怕施压,你觉得中国哪些硬实力最能震慑挑衅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