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天塌了!”   当地时间11月25日,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兰一

天天纪闻 2025-11-27 10:21:07

“美国海军天塌了!”   当地时间 11 月 25 日,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兰一句话砸懵了军工圈:原定造 70 艘的星座级护卫舰,后续订单全砍,只留已经开工的 “星座号” 和 “国会号” 两艘。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都在问:曾经的 “海洋霸主” 这是怎么了?   先说说这被砍的星座级有多 “不争气”。作为美国海军近十年最寄予厚望的新舰,它本该是填补战力空白的 “救星”—— 毕竟濒海战斗舰(LCS)垮了,朱姆沃尔特也烂尾了,海军急需能快速部署的新船。   可从 2022 年开工到现在,三年多过去,首舰 “星座号” 才完成 12%,比今年春天造船厂说的 10% 也就多了一点点。   更离谱的是成本和工期:原本计划 2026 年交货,现在硬生生拖到 2029 年,单艘价格从最初的预算一路飙到 15 亿美元,比不少国家的驱逐舰还贵。   再看濒海战斗舰(LCS),号称 “多面手”,结果成了 “问题儿童”。自由级的传动装置一跑快就坏,好几次在海上抛锚被拖回来;独立级更惨,至少 6 艘舰体出现裂缝,浪高超过 8 尺就得减速到 15 节以下,不然裂缝能撑到 6 英寸宽。   原本想靠 “任务模块” 切换反潜、扫雷功能,结果反潜模块压根没造出来,扫雷模块拖到 2024 年才用上。去年美国海军干脆把 9 艘服役不到 4 年的 LCS 提前退役,45 亿美元打了水漂。   就连当家的福特级航母也掉链子。首舰 “福特号” 2017 年就服役了,结果电磁弹射器老出故障 —— 设计要求 4166 次无故障,实际两百多次就炸锅,修一次要花 1 到 3 天。   到现在都没弹射过 F-35C 隐身战机,只能装老款舰载机凑数。二号舰 “肯尼迪号” 原定今年交付,拖到 2027 年;三号舰 “企业号” 更是要等到 2030 年,而老航母 “尼米兹号” 明年就要退役,到时候航母数量可能跌到 9 艘。   最核心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也好不到哪去,作为核威慑的 “压舱石”,建造进度慢得像 “磨洋工”。虽然没公开具体延误数据,但看看其他舰艇的德行,用脚想也知道好不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答案不在海里,而在美国本土的造船厂和国会山。   首先是没人干活。美国造船厂最缺的是认证焊工,弗吉尼亚州的船厂甚至帮罪犯考焊工证、给稳定工作,还是招不够人。政府虽然投了钱培训,但资金都往能分散到各个选区的项目砸 —— 毕竟议员要靠这个拉选票,没人愿意把钱投给 “集中用工” 的造船厂。除了焊工,调度、生产管理这些人才也断档,一艘复杂战舰要协调上百个供应商,缺了懂行的人根本玩不转。   其次是采购制度坑人。美国海军的战舰基本是 “一家船厂包一款”,比如星座级就靠马里内特造船厂造。国会为了 “稳定”,给的合同看似靠谱,实则弹性太差:合同一断,船厂没法找其他客户;要加急,又没现成工人和设备。拜登政府还老砍国防订单,2025 财年把弗吉尼亚级潜艇采购从 2 艘砍到 1 艘,船厂压根不敢投钱扩产能 —— 万一订单没了,设备和工人全砸手里。   军方总想搞 “跨越式创新”,把一堆没成熟的技术往新舰上堆:朱姆沃尔特级的全电推进、福特级的电磁弹射、LCS 的任务模块,结果技术跟不上野心,要么故障频发,要么成本失控。就像特朗普吐槽的,电磁弹射又贵又难用,想换回蒸汽弹射,结果发现生产线早拆了,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都破产了。   这十年下来,美国海军算是彻底明白了:不是不想造新舰,是造不出来了。星座级取消后续订单,表面说是 “为了快速造小型舰艇”,实则是无奈之举 —— 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保着马里内特造船厂这 3000 多号人,留着青山在。可这治标不治本,工人没补上、供应链没理顺、制度没改,就算换个 “小型舰艇” 项目,难道就能逃过延期超支的命运?   说句实在的,美国造船业的 “迟暮”,本质是工业基础的崩塌。从焊工短缺到供应链断裂,从制度僵化到急功近利,这些问题攒了十年,终于在星座级上集中爆发。曾经靠着 “流水线造航母” 称霸的国家,如今连一艘护卫舰都搞不定,这背后的信号太明显了:工业实力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得靠扎实的人才、稳定的供应链和靠谱的制度托底。   接下来就看美国能不能痛定思痛了 —— 但从国会只想着选票、军方只想着 “炫技” 的尿性来看,恐怕还得在 “烂尾工程” 的泥潭里多陷几年。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