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以575票当选主席,距离“满票”缺了一票,周恩来找到

孔甲丙今说史 2025-11-26 18:01:58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以575票当选主席,距离“满票”缺了一票,周恩来找到主席,向他汇报了这个情况,毛主席回答:“代表们有权选毛泽东,也有权不选毛泽东,缺一票就缺一票,没关系。” 张东荪1886年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官宦家庭,原名万田,从小在河北随父亲生活,接受传统经学教育的同时接触新式学堂。1905年他以官费生身份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系统钻研西方哲学思想,还与蓝公武等人合办刊物传播教育观点。留学期间他加入同盟会分支,接触各种政治思潮,为后来一生追求“中间路线”埋下种子。 回国后他迅速进入政界和报界,1911年辛亥革命时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秘书。袁世凯时代他加入国民党,又靠近梁启超研究系,主编《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成为新文化运动重要平台。1919年他创办《解放与改造》杂志,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但强调基尔特模式,主张工会主导经济,反对激烈阶级斗争。二十年代他参与邀请罗素来华讲学,推动中西哲学交流,同时在光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任教,翻译大量西方著作,在学术界站稳脚跟。 三十年代他与张君劢成立国家社会党,发行《再生》杂志,继续坚持政治上学英美议会、经济上借鉴苏联计划的思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留在北平,任燕京大学教授,利用身份掩护进步学生去解放区,还采购药品运往延安。1948年底平津战役打响,他多次到傅作义官邸游说,携带中共条件劝降条件,推动和平移交,避免古都遭受炮火。1949年初他作为见证人出城参与谈判,陪同人员与解放军代表会面,最终促成协议草签。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662名代表涵盖各党派、各界别,共产党员只占四成多,其余多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充分显示广泛代表性。会议前几天重点审议共同纲领草案,各小组讨论热烈,代表们提出具体修改意见。9月27日大会通过国旗国都纪年国歌方案,五星红旗图案获得通过。9月29日下午代表们集体到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宣读碑文后全体默哀。 9月30日下午会议进入选举环节,先通过政协全国委员会180人名单,采用整体表决方式一次性通过。接着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主席副主席委员全部等额候选,无记名投票。选票上印好候选人姓名,规则明确:在同意栏画圈算赞成,不画或画叉算反对,只画空圈无字迹按无效处理。工作人员提前分发选票,代表们拿到后当场填写,投票箱放在台前,木箱漆红封口严实。 张东荪坐在会场中间位置,穿着长衫,拿到选票后用钢笔在主席栏画了一个空圈,没有写姓名,也没有画叉,折好放入信封后起身投放。投票过程安静有序,576人实际参加。计票在台侧进行,分组清点,初次结果显示毛泽东得575票。计票员反复核对三次,确认一张选票主席栏仅空圈无字,按规则属无效票。消息很快传开,有人私下议论是否笔误可调整为有效。 周恩来接到汇报后赶到计票处,仔细查看那张选票原件,确认无效特征明显。他没有立即决定,而是直接去毛泽东住所报告。当时毛泽东正在看文件,周恩来说明投票总数576张,毛泽东得575票,一张无效仅画圈。周恩来询问是否按惯例处理。毛泽东详细了解选票情况后指示,按真实数字公布,尊重代表选择权,不能人为改动。结果当场宣布毛泽东以575票当选,次日人民日报如实刊登票数。那张无效票正是张东荪所投,源于他对新中国外交完全倾向苏联一方的保留意见,希望保留与西方平衡渠道。 会议继续进行其他议程,张东荪没有受到当场追究,仍旧列席全部程序。这次选举采用无记名方式,本意保障代表真实表达,实际结果也得到尊重,体现会议协商氛围。选举规则事先通过,代表们清楚画圈无效即不计赞成,张东荪的选择符合其一贯政治立场。计票过程公开透明,监票员包括多党派人士,三次复核避免错误。公布后代表们鼓掌通过其他名单,会议顺利闭幕。 选举结束后张东荪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继续在北京燕京大学授课,整理哲学讲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通过旧识与美国使馆人员保持联系,提供部分政协名单标记和财经数据,被认定为泄露情报。1951年案件暴露,当局调查确认他与美国方面单线往来,意图显示中国无意与美对抗。 1952年当局撤销其一切公职,开除中国民主同盟籍,安排监督劳动改造。此后他在北京家中低调生活,阅读旧籍,偶尔写诗词。1973年6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这次选举真实记录保存在档案中,成为新中国初期政治生活一个具体事例。

0 阅读:1478

猜你喜欢

孔甲丙今说史

孔甲丙今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