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倒插门进了周家,连生三个女儿后,妻子劝他纳妾,左宗棠死活不肯,岳母说:“要是不纳妾的话,那就把我女儿休掉吧。” 左宗棠那时不过三十出头,在湘潭黄荆坪周家西屋,一边抄书写字,一边琢磨着自己的出路。他心里清楚,日子难,靠周家养,靠不上京里亲戚,也靠不了乡间人情。 他跟周诒端成亲多年,彼此情深,吃一碗粥也要让着对方几口。纳妾不是他愿意干的事,但香火之事又不得不考虑。 那年张氏进门,左宗棠整整沉默了三天,家里人谁劝也不应。他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连要个儿子都得靠岳母逼。 没过两年,周诒端终于诞下长子左孝威,左宗棠一声长叹,把所有不平压在心里。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做屋檐下的男人。 他把岳母送的一张旧地图挂在墙上,研究地理时常一坐就是一天,连饭都顾不上吃。他说自己是“湘上农人”,可那几年他背的不是农事,而是兵书、舆图,还有钱塘江的潮汐和新疆的地势。 1843年,他咬咬牙,从岳家借来银子,在湘阴买了七十亩薄田,拉着一家老小搬去柳庄种地养蚕。他种的其实不是地,是志气。 他要自立门户,不再让别人说他是上门女婿。 每天清晨,周诒端抱着孩子晒谷,他就在屋后写《剿捻略记》,还绘制地图。他给朋友胡林翼寄去几封信,言语间透露的尽是“不能久困泥潭”的念头。 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局势危急,左宗棠获聘入巡抚骆秉章幕府,出山时连像样的马都没一匹。他亲自督粮筹兵,几次冒雨巡查粮仓,写密函给曾国藩请援军。 那年冬天,他站在浏阳城头,看着战旗飘动,突然明白自己终于不是“赘婿左”了。 到了1866年,他调任闽浙总督,主持船政大事。他找来法籍顾问建学堂、造战船、练舰队,别人说他在玩洋把戏,他却说:“若无洋器,新疆怎守?” 福州船政局开办后,他写信给胡雪岩要银子,说的是“不求回本,但求保疆”。后来事实证明,福州船政就是中国近代造船的开端。 1875年,左宗棠年过六旬,仍然亲征西北。朝廷一开始并不打算派他,是他自己上疏请命,还写信劝胡雪岩借钱,自己筹军费。到了新疆,他带军沿古丝绸之路西进,昼行夜宿,手下军士冻死饿死不计其数,他却未曾退后一步。 1877年,阿古柏败亡,新疆重归版图。左宗棠写信回家,说这场仗赢了,却未敢提一句身体之苦。隔年,张氏病重,他也无暇守在床边。 1884年,马尾惨败,他痛不欲生。第二年秋,台风中病逝福州,终年7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