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西路军副营长杜万荣与三名战友被活埋在炸塌的煤窑里。就在他们感觉呼吸越来越费劲时,堵塞的窑洞突然露出一丝微弱的亮光:“喂,你们还活着吗?” 杜万荣听见声音时,眼前早已发黑,左腿压在石块下钻心地痛,胸口喘不上气。他没想到,在被马家军俘虏、推进废弃煤窑、再用炸药封死入口后,竟还有人来救。 那一声喊,让他下意识地撑起身子,艰难地吐出:“活着!” 发声的是附近放羊的村民王秉义。这个年近六旬的老人,正是几日前杜万荣带队路过山村时,帮着他家修过羊圈、送过粮食。老人记得清楚,那些穿灰衣的红军战士不像传说中那么吓人,他们劈柴、挑水,还安慰村里孩子不哭。 他儿子两年前参军走了,至今没消息,今天听见炸响后,他赶来一探竟,见煤窑口残有破布与血迹,心里便有了数。 “刨吧,先救人。”王秉义咬紧牙关,一锄一锄地挖。他的手上很快磨出了血泡,额头满是汗,但动作没有停。三个时辰后,塌陷的窑口终于露出缺口。 杜万荣满脸血污、嘴唇乌青,被王秉义从洞里拖出来时,昏过去又醒来,只低声一句:“谢谢……大爷。” 王秉义给他熬了粥,用家里的草药给他敷伤,晚上把自己炕让出来睡,自己窝在灶台打盹。两天后,民团开始挨村搜查,王秉义背着杜万荣,躲进后山一个早年修的羊圈洞,白天藏着,夜里偷偷送饭。 杜万荣在洞中躲了十六天,终凭王秉义指路,翻越祁连山,与西路军余部会合。当时部队已几近崩溃,祁连山战事激烈,马鸿逵部疯狂围剿。 西路军原有两万余人,生还不过数千。杜万荣腿伤未愈,仍坚持转战,后来随部辗转至新疆,进入延安整编,投身八路军序列。 他在冀中参与百团大战,指挥过黄土岭伏击战,1943年肩部中弹,曾一度失去知觉。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随部进东北,参与辽沈战役,指挥团部突破义县守军,一战俘敌两千余人,被记一等功。 1949年解放天津后,他调入二野,建国后授少将军衔。即便如此,他极少提及过往。 1982年,杜万荣退休,自请重返河西,徒步走访当年村庄,只为寻找王秉义的消息。山村早改名,村民口口相传的老王头,早在1940年因劳作病死,临终还在念“红军一定会回来”。 杜万荣在破屋前站了很久,没说一句话。回程前,他把随身带的那枚1955年授衔纪念章放在王家旧土墙下,用石头压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