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涉台言论后,中日韩峰会泡汤,这对东北亚贸易影响有多大? 日方政客高市早苗

吕好的公评情感 2025-11-26 16:47:53

日方涉台言论后,中日韩峰会泡汤,这对东北亚贸易影响有多大? 日方政客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直接让原定明年初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峰会彻底泡汤——这场延续17年的东北亚核心多边合作机制停摆,绝非简单的外交姿态,而是给本就脆弱的东北亚贸易体系按下了“暂停键”,其冲击从产业链到自贸区谈判,从短期消费市场到长期战略布局,正层层渗透到三国经济的毛细血管里。 从直接损失来看,首当其冲的是日本对华高依赖型产业。2023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其中半导体材料、汽车零部件、高端化工品等领域,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高达40%-60%。峰会取消后,原本计划在框架内推进的关税减免、通关便利化等政策全面搁置,日企不仅要面对供应链效率下降的成本增加,更要承受中国市场信任流失的风险——已有多家日企启动“备用市场”方案,但没有任何区域能在短期内复制中国的市场规模和配套体系。仅旅游签证收紧一项,就可能让日本一年少接待近400万中国游客,相当于一个小型县的年度消费额直接蒸发。 对东北亚贸易格局而言,更致命的是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再度停滞。亚洲开发银行测算,若自贸区全面生效,三国十年内GDP合计可增长2.9%,但峰会停摆让这一红利彻底搁置。要知道,中日韩三国占东北亚贸易总量的80%以上,自贸区谈判本是破解区域贸易碎片化的关键,如今高层对话渠道冻结,关税壁垒、非关税贸易限制等问题失去了最高层级的协调窗口,三国企业只能在各自为战的贸易规则中增加合规成本。韩国也被卷入这场风波:作为夹在中日之间的贸易枢纽,首尔原本想借峰会缓冲大国博弈压力,如今只能被迫在中韩双边合作与对日关系中艰难平衡,其半导体、新能源等优势产业的区域布局也陷入被动。 更值得警惕的是,贸易影响正从“短期震荡”向“长期脱钩”风险演变。中方的反制呈现“梯度递进”特征,从暂停峰会到后续可能的贸易、投资管制,已让日本商界嗅到危险——日本经济增速徘徊在零附近,货币宽松走到死胡同,对外合作本是纾困关键,却因政客的政治算计陷入被动。反观中韩,峰会停摆反而倒逼两国加速双边合作:在新能源、跨境电商等领域,中韩已启动新一轮磋商,试图搭建“绕开日本”的贸易通道。这意味着,若日方不纠正错误言论,其不仅会失去东北亚贸易核心参与者的地位,更可能被中韩合作的新范式边缘化。 说到底,东北亚贸易的根基从来都是“互利”而非“让利”。中方取消峰会的核心信号很明确:尊重中国核心利益是区域合作的入场券,没有这个前提,再庞大的贸易体量、再诱人的合作红利,都只能是镜花水月。日本决策层需要算清一笔账:政客的右翼表演换不来经济增长,唯有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轨道上,才能让东北亚贸易重回正轨——否则,最先承受代价的,终将是日本的企业和普通民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吕好的公评情感

吕好的公评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