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交锋好几天了,怎么一直没见巴基斯坦替中国发声? 中日两国本是东亚近邻,经济联系紧密,2024年双边贸易额已超3000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日本最大出口市场。这种“政冷经热”的模式曾维系多年,却在2025年11月7日发生转折。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安全保障委员会答询时,直言台湾若遭武力封锁,将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自卫队可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 短短几天,中国海关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旅游警示升级,留学交流受限,中日关系从摩擦转向全面紧张。这起事件并非孤立,而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积累的产物。高市早苗上任仅一个月,便在APEC峰会后即出此言,分析人士指出,这反映日本安保政策右倾,防卫预算连年攀升至GDP的2%,武器出口放宽,试图摆脱和平宪法束缚。国际法专家孙家珅分析,高市言论否定《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这些文件明确台湾归还中国,是战后秩序基石。日本若以此为借口介入台海,不仅挑战中国主权,还可能重蹈历史覆辙。80年前,日本侵占台湾半个世纪,犯下殖民罪行,如今借“自卫”名义生事,难怪引发亚洲国家警觉。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1月20日痛批高市“极其危险”,援引联合国宪章敌国条款,谴责日本破坏战后秩序。她强调,俄罗斯一贯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干涉台湾事务的形式,将继续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坚定相挺。莫斯科的立场源于深层互信,中俄在能源、金融领域的合作规模已超2000亿美元,2025年天然气管道项目份额未减。扎哈罗娃还点名某些国家口是心非,高调宣称一个中国却暗中售台武器,用台湾作为遏华工具,这话虽未直指美国,却道出全球博弈的现实。朝鲜反应同样迅猛,11月15日官方媒体《劳动新闻》刊发社论,标题直指日本右翼企图颠覆区域稳定,强调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部分,任何外部干预均无效。 这些表态并非空洞,俄罗斯援引国际规则,朝鲜突出传统友谊,共同关切日本右翼倾向和区域安全,推动两国与中国在能源、金融和边贸领域的互补深化。相比之下,新加坡的立场引人侧目,总理黄循财11月19日在彭博论坛上呼吁中日“通过对话化解分歧,维护东南亚和平”,措辞温和,却避开日本挑衅先手,焦点转向现状维持。黄循财强调新加坡重视与中日伙伴关系,经济上与日本半导体贸易额超1000亿美元,安全协议覆盖东盟巡航,这种利益绑定让表态倾向缓和。论坛后,新加坡外交部网站更新声明,字里行间隐现对日本立场的认可,引发中方不满。黄循财还以东南亚与日本“抛开历史向前看”为例,建议中日效仿,这被视为无视日本历史罪责的偏颇。分析显示,新加坡长期定位“调解者”,主张区域现状,但此次前后不一致,前月还支持一个中国,此番却有意淡化争议,经济依赖成隐线,日本货轮在新加坡港口卸货如常,起重机运转不息。 巴基斯坦的沉默在网友中引发热议,作为中国“全天候伙伴”,两国关系铁杆到何种程度?中巴经济走廊投资超600亿美元,瓜达尔港中方资金源源不断,日本企业在拉合尔建厂也未停滞。伊斯兰堡总理谢里夫审阅走廊报告时,优先发展合作,避免卷入大国摩擦。巴基斯坦外交部未发正式声明,仅在双边通话中重申支持中国主权,这低调源于多重考量:区域稳定是底线,卷入台海或断贸易链,高层在地图前反复权衡风险。巴基斯坦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却选择私下支持,避免公开伤及日方经贸,汽车进口额增长中无人触及敏感话题。 谢里夫在议会答询时,专注经贸不宜介入,这种务实平衡体现了中小国生存策略。其他国家反应类似,欧盟会议中德国财长克林拜尔与中国副总理握手,提及台海担忧却眼神游移,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皮戈特在X发帖支持日方防卫,包括钓鱼岛,多数观望贸易为先,北京集装箱堆积,东京电子订单未停。印度外交部低调,转向印太合作却私下重申一个中国;巴西G20筹备中官员浏览新闻,避免卷入;东盟峰会泰国代表发言温和,强调区域和平。沉默不等于中立,各国在利益天平上微倾,台海风波如镜,映出全球选择多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