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现罕见"价格倒挂",猪肉贩子哭诉:二十年没见过这么怪的行情 芹菜19.8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2025-11-26 13:48:56

菜场现罕见"价格倒挂",猪肉贩子哭诉:二十年没见过这么怪的行情 芹菜19.8元一斤,豌豆苗13.98元,荷兰豆15.98元。”一位生鲜超市的顾客边看价签边摇头,“再看看猪肉,后上肉才7.88元,瘦肉11.8元。这年头,青菜居然比猪肉还要贵!” 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多地菜市场上演。蔬菜与猪肉价格的倒挂,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现象。 北京的猪肉摊主老王对着空荡的摊位叹气,手里的斩骨刀往砧板上一放,声音里满是无奈。做这行二十三年,他见过猪价涨到三十多一斤的“疯狂”,也经历过十元左右的平稳期,却从没遇过青菜比猪肉贵的怪事。“现在瘦肉12块一斤,隔壁摊位的油麦菜都要15块,顾客来问完价,转身就买肉去了。”他一天下来就卖了不到二十斤肉,赚的钱还不够付摊位费,“前两年扩产的养殖户太多,现在猪出栏量扎堆,价格压得死死的,我们批发商拿货价低,零售价也上不去。” 蔬菜摊老板李姐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她凌晨三点就去批发市场拿货,荷兰豆进价13元一斤,卖15.98元,去掉损耗和运费,每斤赚不到两块钱。“不是我们想卖这么贵,是拿货价就降不下来。”她掰着指头算成本,今年南方多地汛期持续时间长,山东、河南等蔬菜主产区又遭遇台风,露天种植的芹菜、豌豆苗被淹了不少,产量比去年减了三成。“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涨,而且蔬菜保质期短,冷链运输成本高,中间环节再加点利润,到消费者手里就不便宜了。” 价格倒挂的背后,是供需关系的剧烈波动。猪肉方面,2021年猪价下跌后,国家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养殖户扩产,不少农户跟风补栏,导致今年生猪存栏量大幅增加。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三季度全国生猪存栏量同比增长5.8%,出栏量同比增长13.5%,市场供应过剩直接拉低了价格。而蔬菜价格上涨,除了自然灾害影响产量,还受种植成本上升影响——化肥、农药价格比去年涨了两成,人工成本也在增加,这些都转嫁到了终端售价上。 消费者的餐桌选择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以前顿顿离不开青菜的家庭,现在开始减少蔬菜采购量,转而多买猪肉。“我家孩子爱吃青菜,但现在一把芹菜就要二十多块,实在舍不得。”上海的张女士说,她现在每周买肉的次数从两次变成四次,蔬菜只挑当季便宜的买。而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这种价格倒挂带来的影响更明显,部分家庭甚至出现了“少吃菜、多吃肉”的反常情况。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价格波动正在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猪肉养殖户面临亏损,不少中小养殖户已经开始缩减存栏量,担心明年猪价会反弹;蔬菜种植户则因为今年的高价格,计划明年扩大种植面积,可能会导致后续蔬菜供过于求。“价格大起大落对行业伤害太大了。”一位农业分析师表示,农产品价格受天气、政策、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本属正常,但如此剧烈的倒挂现象,反映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仍需提升。 为什么农产品价格总是“涨也难、跌也难”?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养殖户和种植户盲目跟风,还是供应链环节的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其实,要缓解这种极端价格现象,既需要国家加强市场调控,通过储备肉投放、蔬菜产销对接等方式稳定价格,也需要养殖户和种植户理性看待市场波动,避免盲目扩产或减种。同时,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减少中间环节损耗,也能让消费者买到更实惠的产品。 农产品价格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也关系到农民的收入。这次罕见的价格倒挂,不仅是一次市场现象,更是对农业生产和流通体系的一次考验。如何让农产品价格回归理性,让养殖户、种植户和消费者都能受益,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1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在海上迎接旭日东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