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担心如果川普把俄乌调停了,俄罗斯会不会迅速和欧洲合作了,其实是想多了,你看看

很多担心如果川普把俄乌调停了,俄罗斯会不会迅速和欧洲合作了,其实是想多了,你看看马克龙回应川普提出的俄罗斯重新加入G7变成G8的提议,马克龙表示G7不需要俄罗斯加入,需要的是我们的加入,欧洲现在宁愿我们加入他们的团体,也不愿俄罗斯加入,可以看出这4年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和欧洲的矛盾有多大,估计每个20年事修复不了的,而且现在还没有到真正俄乌冲突结束,中间还有很多变数,大家都不要太乐观,打起来容易,停下来没那么容易。 最近关于川普迅速调停俄乌冲突的讨论很多,不少人开始畅想一个场景:战火熄灭,俄罗斯转身就和欧洲重归于好,一切回到从前。这种想法,未免太过于理想化了。 现实的骨感程度,从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一个回应中就能窥见一斑。当川普提出让俄罗斯重返G7,变回G8时,马克龙几乎是毫不客气地拒绝了,甚至还话锋一转,暗示比起俄罗斯,G7更需要中国的参与。这番表态背后的信息量,远比一句简单的外交辞令要深刻得多。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领导人之间的好恶问题了。想当初,俄罗斯被踢出G8,就是因为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 那一次,欧洲虽然也表达了强烈不满,但内部始终存在分歧,尤其在能源上对俄罗斯的依赖,让很多国家投鼠忌器。 可现在不一样了,这场持续了四年多的全面冲突,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马克龙的强硬,其实代表了整个欧洲大陆一种普遍且难以逆转的心态转变。这种转变,不是说换个美国总统,签个停火协议就能抹平的。 这种政治上的决裂,很快就在经济领域演变成了彻底的切割。最典型的就是能源。过去几十年,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就像欧洲工业的血管,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 但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速度,上演了一场“去俄能源化”的大手术。他们疯狂地在全球寻找新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商,加速建设接收终端,同时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能源价格飙升,不少企业成本大增,但欧洲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一旦这种全新的能源供应体系建立并稳定运行,就像一条新血管被成功接上,谁还会愿意冒着风险,再接回那条曾经破裂过、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旧管道呢?这已经不是信任问题,而是整个经济结构和安全逻辑的重塑。 更不用说安全层面了。这场冲突像一针强心剂,让一度被质疑存在意义的北约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还迎来了历史性的扩张。 芬兰和瑞典,这两个长期奉行军事中立的国家,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北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俄罗斯的眼皮底下,北约与俄罗斯的陆地边界线直接延长了一倍多。 这种战略态势的根本性改变,是刻在地图上的,是实实在在的军事对峙前沿。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现在看俄罗斯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 那种源自历史记忆的恐惧感被重新激活,并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军备投入和集体防御承诺。这种安全上的不信任,比经济上的隔阂更难消除。 所以,当马克龙说“需要的是我们的加入”时,其实是在透露一种新的战略考量。在欧洲眼中,如今的俄罗斯,是一个直接的、不可预测的军事威胁。而我们,尽管存在各种竞争和摩擦,但更多是一个复杂的、不可或缺的经济伙伴。 两相对比,欧洲的选择其实很清晰。他们宁愿在一个经济上与我们深度捆绑、寻求平衡,也不愿在安全上再给俄罗斯任何可乘之机。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现实主义逻辑,恰恰反衬出俄欧关系破裂的深度。 至于修复需要多久,二十年可能都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你想想看,二战后法德这对世仇的和解,经历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和制度的构建才得以实现? 而现在,俄欧之间不仅有战场的血债,还有领土争端、经济制裁、人员往来的中断等等一大堆烂摊子。停火协议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和平谈判,关于战争赔款、边界划分、战俘交换、乃至对俄罗斯的安全保障承诺,每一个都是能谈崩的硬骨头。 看看之前的明斯克协议,最终不也成了一纸空文吗?打起来可能只需要一个借口,但真正停下来,并且建立一个能长久维持的和平,那可真是个漫长的过程。 未来的变数依然很多,任何过于乐观的预期,恐怕都只能是一厢情愿。对于未来的俄欧关系,你怎么看?真的存在快速和解的可能吗?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史气沉沉讲国际军事史

史气沉沉讲国际军事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