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七分天下有其五,为何还是不能统一天下? 常听人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可南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1-25 18:13:45

刘宋七分天下有其五,为何还是不能统一天下? 常听人说 “得中原者得天下”,可南朝刘宋鼎盛时,地盘占了天下七分中的五分,淮河以南全是它的地盘,连山东、河南、关中这些中原腹地都抢了回来,比偏安江南的东晋气派多了。 可就是这么个看似家底雄厚的王朝,别说统一天下了,到后来连淮河防线都守不住,这事儿真让人扼腕叹息。其实刘宋的失败不是运气差,从根子上就藏着绕不开的坑。 首先得说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这人真是从泥里爬出来的英雄。辛弃疾都夸他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这辈子灭了南燕、后秦等四个政权,把洛阳、长安两都都收了回来,这是东晋百年北伐都没做到的事。可就在统一的曙光触手可及时,刘裕却犯了个致命错误。 当时他坐镇长安,本可继续西进横扫秦凉,结果心腹刘穆之一死,他立马慌了神,担心江南士族趁机捣乱,竟扔下刚收复的关中,带着主力匆匆东归。更荒唐的是,他留下 12 岁的幼子刘义真守关中,还把互相猜忌的南北将领混编留守,比如南方的沈田子和北方降将王镇恶,早就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 刘裕走前不仅不调和,反而暗示沈田子 “有异志就收拾他”,等于亲手点燃了火药桶。赫连勃勃一率军来攻,军中就传出王镇恶要杀南人的谣言,沈田子当即矫诏砍了王镇恶,随后另一员大将王修又杀了沈田子,一月之内三员大将丧命,关中军队彻底乱了套。 12 岁的刘义真吓得只会关城死守,最后带着残兵逃跑时还大肆抢掠,把民心全丢了,长安就这么轻易被赫连勃勃夺走,刘宋最接近统一的机会,硬是被刘裕的用人糊涂给毁了。 刘裕死后,刘家的子孙更是把 “自毁长城” 玩到了新高度。宋文帝刘义隆早期搞出 “元嘉之治”,手头有了点本钱就想北伐,可这人识人眼光差得离谱。 第一次北伐派到彦之带五万大军,明明已经收复洛阳、虎牢四镇,却被北魏诱敌深入打得一败涂地,到彦之逃跑时居然烧船弃甲,徒步逃回彭城。 更要命的是他还猜忌功臣,把能征善战的檀道济给杀了。檀道济当年带军北上,二十多天打了三十多场胜仗,被北魏视作 “万里长城”,他被捕时气得把帽子摔在地上,骂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果然,15 年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带着大军打到长江边的瓜步,宋文帝站在石头城上发愁,才后悔杀了檀道济。可他死不悔改,第二次北伐又听了王玄谟的吹嘘,觉得能像霍去病那样 “封狼居胥”,派了东路六万、中路十万大军北上。 结果王玄谟攻滑台时刚愎自用,人家建议火攻他不听,屯兵三个月打不下来,等拓跋焘带十万大军一到,宋军立马溃败,被斩首万余级,军资器械全被缴获。北魏军趁机南下,一路烧杀抢掠,把刘宋积攒多年的家底耗了个精光,经此一役,刘宋彻底从进攻转向防守。 如果说军事失误是外伤,那宗室自相残杀就是剜心的内伤。宋文帝自己被太子刘劭砍了头,刘劭刚上位又被弟弟刘骏起兵杀死,刘骏也就是孝武帝,上台后把猜忌发挥到极致。 孝武帝死后,儿子刘子业更离谱,刚登基就赐死弟弟刘子鸾,刘子鸾临死前哭着说 “愿不再投生帝王家”,后来还把叔祖父刘义恭全家杀了,甚至把刘义恭的尸体肢解,用蜂蜜泡成 “鬼目粽”,残忍得没了人性。 到了宋明帝刘彧这儿,干脆把刘子业的兄弟全杀干净,连四岁的小孩都没放过。刘家子孙像是比赛谁杀亲戚更狠,短短二十多年里,皇帝换了六个,每次权力交接都伴随着血洗,能打仗的宗室和将领死的死、叛的叛,哪还有精力去管北方的北魏。 内斗还催生了另一个大坑:朝政被小人掏空。孝武帝杀了一堆宗王,没人帮着干活,就重用戴法兴这些出身寒族的近臣掌机要。这些人官品虽低,却能上递奏折、下传圣旨,权力大得吓人,很快就开始贪污受贿,“家产累千金”,门口送礼的人排成长队。 宋明帝接着重用阮佃夫,这人更贪,“凡事非重赂不行”,想当官、办事情都得送厚礼,朝堂被搞得乌烟瘴气。而那些士族子弟呢,还是老样子,整天喝酒服药、高谈阔论,根本不管实事,连个郡县官都当不好。一边是贪污的小人,一边是不作为的士族,刘宋的行政机器早就锈死了。 更别提那些占来的中原地盘,看着热闹其实是烫手山芋。刘宋鼎盛时虽占了河南、山东,可这些地方经过多年战乱,早就残破不堪。孝武帝时全国才 90 万户、468 万人,平均一个县才 760 户,北方占领区人更少,根本养不起军队。 而且刘宋的主力是江淮的步兵,跟北魏的骑兵比差远了,守这些漫长的边境线得耗掉大量兵力,比如第一次北伐丢了四镇后,光防守淮河就得派驻十几万军队,成了沉重的负担。反观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国力日强,骑兵机动性强,打不过还能跑,刘宋想追都追不上,只能被动挨打。 说到底,刘宋手里的好牌,全被自己人打烂了。开国皇帝留了隐患,后代子孙忙着自相残杀,朝堂被小人掏空,军事上屡犯昏招,占着中原腹地却守不住、治不好。七分天下有其五又如何,内部早被蛀空了,别说统一天下,能撑几十年都算运气,最后淮河防线守不住,其实早就在意料之中了。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