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这两年内不可能回到国乒打WTT的任何比赛,也不会参加国际大赛,至于洛奥,有三种可能。全运会男单夺冠再次证明了自己,他还是国乒男队独一档存在。 看着他在德国赛场上挥拍的身影,你很难不感慨。球馆座无虚席,欧洲球迷为他疯狂,这种影响力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而我们这边,只能眼巴巴望着,心里五味杂陈。 国乒依然会让王楚钦、林诗栋两人带领国乒其他主力继续参加各种大赛。这安排看似稳妥,实则透着无奈。王楚钦全运会决赛被樊振东压着打的那股憋屈,明眼人都瞧得真切。两人之间的那道鸿沟,不是靠几场胜利就能填平的。 林诗栋和梁靖崑在团体赛里的表现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乒男队的隐忧。关键分拿不下,状态起起伏伏,年轻人身上的担子太重,压得他们有点喘不过气。这时候,谁不怀念那个在场上稳如泰山的樊振东? 前上海乒羽中心主任段翔的喊话绝不是空穴来风。他说国乒需要樊振东回来传帮带,这话说到了根子上。技术指导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那股子冠军的底气和冷静。邓亚萍评价他“无懈可击”,这四个字的分量,年轻队员得花多少年才能体会到? 樊振东会不会来参加洛奥,还得看王楚钦和林诗栋在这离洛奥不到三年期间,与外协团队对阵时的统治力。这就像一场大考,考题就是接下来每一场国际比赛。韩国、日本、瑞典,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如果男队确实是与外协主力相差不大,有输有赢,没绝对把握胜出,那樊振东必将回归,单打或团体都有可能参加。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国球的荣耀高于一切,到时候就不是请他回来,而是需要他回来救场。 如果王楚钦与林诗栋确实能扛大旗,但第三位选手始终没能打上来,那么,樊振东或许能参加男团,传帮带国乒男团一程。这种可能性最大,也最现实。老将的价值不在于每场必上,而在于在更衣室里那句话,在关键分上的那个眼神。 如果国乒男队团体赛,已经不惧任何外协团队,那么樊振东根本用不着传帮带了,也就不可能再回归。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结局,但看看现在这青黄不接的阵痛期,谈何容易? 别忘了樊振东刚拿下的“十大杰出华人青年奖”,他在海外的影响力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软实力。这种国际视野和经验,正是困在国内赛场的年轻队员最缺的。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球员,更是一座连接更高水平竞技的桥梁。 28岁,黄金年龄,却在WTT的条条框框和饭圈文化的夹缝中缺席国际赛场。看着他在德国杯上3-0横扫对手的录像,那种碾压式的实力展示,既让人骄傲又让人心酸。这本该是在世界乒坛绽放的光芒啊。 洛奥的脚步越来越近,留给国乒调整的时间不多了。樊振东这块“定海神针”何时归位,不仅仅关乎一块金牌,更关乎国球血脉的传承。我们等的不是一个救世主,而是一种精神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