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G20踢出美国,加拿大神补刀,中欧笑到最后,特朗普真破防了 2025 年 11 月的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场特殊的 G20 峰会让世界看到了全球格局的微妙变化。本该是 20 国齐聚的国际盛会,最终变成了 19 国的集体行动,唯一缺席的是手握下届主办权的美国。 特朗普政府原本想靠 “缺席” 施压,让 G20 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无法达成共识,没想到反而被 19 国联手送上了一记响亮耳光。 事情的起因要从美国对南非的不满说起。特朗普认为南非的土地政策 “侵犯白人利益”,即便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当面澄清他拿出的 “罪证照片” 并非南非,也没能改变美国的决定。 不仅总统本人不出席,美国还禁止副总统和内阁部长参会,甚至提前照会南非,反对峰会在未经美方同意下发布任何成果文件。这种强硬的单边施压,反而让其他成员国更加团结。 东道主南非没有屈服于美国的胁迫,直接修改会议议程,在峰会开幕当天就推动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峰会宣言》。 这份包含 122 条内容的文件,围绕 “团结、平等、可持续” 的主题,涵盖了粮食安全、能源转型、全球治理改革等多个关键议题,19 国以 “压倒性共识” 签字认可,只有阿根廷做了补充说明未签字。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直被美国视为 “盟友圈” 的 G7 集团,这次也集体站在了共识一边,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单边主义的不满。 这场没有美国的峰会,反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效率。各国不仅重申了对《巴黎协定》的承诺,明确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的目标,还创造性地推出 “债务换气候”“债务换发展” 等新模式,在反腐败、数字合作、粮食减贫等领域达成多项务实成果。 加拿大作为西方阵营成员,更是直接表态支持峰会共识,相当于给了美国 “神补刀”—— 连盟友都不认同的施压,最终只变成了美国的自我孤立。 中欧在峰会上的密切互动成为一大亮点。双方在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和全球治理改革等议题上高度契合,共同推动将发展中国家权益放在议程中心。 这种合作带来的影响远超双边范畴,中欧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它们的握手让多边贸易体系得到巩固,也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比如在国际金融改革方面,中欧共同支持扩大非洲在 IMF 的席位,推动多边开发银行向低收入国家倾斜资源,这些举措都让全球治理变得更加公平。 特朗普的 “破防” 并非没有原因。他或许没想到,南非会如此硬气地顶住压力,更没想到曾经的盟友会集体 “倒戈”,最让他意外的是,世界已经开始适应没有美国的多边合作。 峰会通过的宣言中,多处内容与美国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比如坚定应对气候变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些都是特朗普政府曾公开反对的。 当白宫发言人还在宣称 “无法接受” 这份宣言时,国际社会已经用行动证明:单边主义无法阻挡全球合作的潮流。 这场峰会的意义,早已超出文件本身。它让人们看到,G20 作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生命力并不依赖于某个单一国家。 19 国的联合行动,恰恰印证了多边主义的深入人心 —— 面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这些全球性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通过协商合作才能找到解决方案。中欧的携手,更给这种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了务实样本。 如今,下届 G20 峰会的主办权已经交到美国手中。 这次 19:1 的投票结果,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一次警示,也让国际社会期待,未来的全球合作能真正摆脱个别国家的意志绑架,走向更加包容、公平、有效的方向。没有美国的 G20 能达成共识,有美国参与的国际舞台,更应该回归多边合作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