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一声,美军又坠机啦! 驻韩美军的一架 MQ-9 “死神” 无人机在 11 月 24 日凌晨 4 时 35 分打破了韩国群山附近海域的宁静。这架执行例行任务的无人机突然失控,最终坠毁在海面,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民间财产损失,美军已展开事故调查和残骸打捞工作。 鲜为人知的是,这架 “短命” 的无人机今年 9 月才首次部署到朝鲜半岛的群山空军基地,隶属第 431 远征侦察飞行队,到坠毁时仅运行了两个月。 作为美军主力察打一体无人机,MQ-9 能在 1.2 万米以上高空持续飞行 14 小时,既可以用先进设备执行侦察监视,也能挂载 “地狱火” 导弹打击地面目标,单机造价高达 3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2.13 亿元。 美军原本指望它提升韩美联合侦察能力,覆盖印太地区,没想到刚部署就出了意外。 MQ-9 早已是美军事故名单上的 “常客”。2024 年 3 月,一架同型号无人机在黑海上空与俄罗斯战机相遇后坠海,双方各执一词; 同年 5 月,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击落第六架 MQ-9,而从 2023 年 10 月至今,胡塞武装已宣称击落 21 架,其中 17 架得到美军确认。 短短两三年间,美军在这款无人机上的损失就高达 5 到 6 亿美元,相当于一艘 “阿利・伯克” 级驱逐舰的造价。 这款被称为 “空中刺客” 的无人机,看似性能先进,实则藏着不少致命短板。它的巡航速度只有 370 公里每小时,机动性差还没有隐身能力,一旦遭遇防空导弹拦截,根本无法快速摆脱。 也门战场已经证明,胡塞武装装备的伊朗制导弹,射程和射高刚好覆盖 MQ-9 的活动范围,能轻松突破其防御系统。 更不划算的是,它的价格是中国同类无人机的 3 倍甚至更高,性能却不相上下,在高强度战场中沦为 “打不起、丢不起” 的尴尬存在。 关于这次坠毁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最终结论。事发时海域能见度良好,风速也在正常操作范围内,不符合恶劣天气导致事故的特征。技术专家推测,可能是飞控系统故障、数据链被干扰,或是燃油系统结冰引发发动机问题。 美军已调遣专业打捞船和水下机器人前往事发海域,希望能找到记录飞行数据的黑匣子,但韩国海峡复杂的洋流可能让残骸分散,增加了调查难度。 从 9 月刚部署到 11 月就坠毁,这架 MQ-9 的命运折射出美军无人机部队的现实困境。造价高昂却故障频发,部署密集却防护薄弱,这款曾因暗杀伊朗名将声名大噪的 “死神”,如今正陷入频繁坠毁的信任危机。事故调查结果何时公布、能否揭开失控真相,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