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当地时间 11 月 23 日,瑞士日内瓦的会谈现场传来 “积极进展” 的声音,美国和乌克兰代表团经过一天磋商,共同起草了更新后的和平框架文本,白宫在联合声明中用 “建设性、聚焦且相互尊重” 定义这场谈判。 对关注俄乌冲突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果不算意外,毕竟美方此前已抛出 “28 点新计划”,还给出了 11 月 27 日的答复期限,这场会谈本就是各方压力下的必然产物。 会谈的 “成果” 背后,是美乌双方的相互妥协。美方国务卿鲁比奥会后直言这是 “迄今为止最富有成效” 的会晤,特朗普对进展表示满意,甚至暗示所谓的 “最后期限” 可以灵活调整。 乌方虽然在会谈结束后没有安排代表单独亮相,但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态,称美方团队 “正在倾听” 乌方意见,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也承认会谈 “有成效”,正朝着 “公正而持久的和平” 推进。 不过这些积极表态大多停留在框架层面,鲁比奥也坦诚,仍有部分议题没达成一致,有些是文字表述上的分歧,有些则需要两国总统亲自敲定,至于外界最关心的领土让步等核心问题,他始终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这场看似顺利的会谈,实则暗流涌动,欧洲国家的 “反提案” 让局势变得更复杂。就在美乌磋商前,英国、法国和德国已经悄悄起草了一份修改方案,针对美方 “28 点计划” 逐点提出删改建议。 欧洲方面觉得美方提议的乌军 60 万规模上限太低,建议提高到 80 万,还主张领土谈判应基于当前战场 “接触线”,而不是预先承认某些地区归俄罗斯所有。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更是明确划下红线,强调和平协议必须保证边界不被武力改变、乌克兰保留武装力量自主权,且欧盟要在和平进程中占据核心地位。有意思的是,鲁比奥在被问及这份 “反提案” 时,却表示自己毫不知情,这种信息差背后,是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主导权之争。 俄罗斯的态度则让这场和平框架更显脆弱。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24 日明确表示,俄方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此次会谈的信息,本周也没有与美方就相关方案谈判的计划。 在俄罗斯舆论看来,欧洲的 “反提案” 看似在维护乌克兰利益,实则是在提出俄方无法接受的条件,最终可能导致谈判破裂。 而美方计划中提到的解除对俄制裁、动用俄方冻结资产用于乌克兰重建等内容,至今也没有得到俄方的任何回应,没有俄罗斯参与的和平框架,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更值得关注的是会谈背后的利益纠葛。美方急于推动和谈,一方面是想通过解决俄乌冲突彰显外交成果,另一方面也想减少持续的对乌援助投入,同时掌控欧洲安全议题的主导权。 乌克兰则处于被动境地,战场形势不利加上对美援助的依赖,让泽连斯基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但领土让步等条款极易引发国内反对,政治压力巨大。 欧洲国家既担心被美乌边缘化,又害怕乌克兰的防御能力被削弱,进而威胁自身安全,这种矛盾心态让他们既不敢公开反对美方计划,又不得不推出自己的修改方案。 如今,美乌双方同意未来数日继续密集磋商,但这场和平进程想要落地,还要跨越多重鸿沟。两国总统的后续沟通能否打破关键分歧,欧洲的 “反提案” 会被多大程度采纳,俄罗斯是否会最终参与进来,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 日内瓦会谈确实打开了和平的窗口,但从框架共识到真正的停火协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每一步都离不开各方的利益平衡与相互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