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不怕,甚至期待再次跟中国发生战争?因为日本设想的是中日发生战争后的战场要么在中国境内,要么在朝鲜半岛,不是在日本本土,一千多年来都是如此。 作为岛国,日本四周被海洋环绕,本土多山地地形,天然形成了难以登陆的防御屏障。历史上无论是古代的中日交锋,还是二战时期美军进攻冲绳的惨烈代价,都让日本深信,只要守住海洋防线,本土就不会成为主战场。 这种地理优势被战略界不断强化,逐渐形成 “本土不可战” 的固有认知,也让他们在面对地区冲突时少了后顾之忧。 美日同盟的存在更让日本增添了底气。日本始终认定,一旦中日发生冲突,美国必然会介入,战争会被转移到外海和外围阵地。 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大量军事基地,被日本视为 “防火墙”,他们将自己定位为美国在东亚的前沿桥头堡,而非战场本体。这种对同盟的依赖,让日本觉得可以放心推动对抗,却不用承担最直接的战争后果。 朝鲜半岛在日本的战略构想中,一直是重要的 “次战场”。由于地理上靠近日本,且处于东北亚地缘冲突的核心地带,日本长期认为这里会成为中日冲突的蔓延区。 借助美军在半岛的存在,日本试图将战局引向这片缓冲地带,自己则退居幕后充当后勤基地,这种根深蒂固的定位让他们对冲突的恐惧进一步降低。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现实利益的驱动。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军工集团一直希望摆脱和平宪法的束缚,实现国防 “正常化”。把中国塑造成 “必要威胁”,制造中日对立氛围,成为他们突破法律限制、扩张军事力量的借口。 冲突越紧张,日本越容易争取更多军费预算,提升战略地位,甚至在东亚重新争夺主导权。对军工集团而言,局势不稳定意味着巨额订单,这种利益诉求也在暗中推动着对冲突的 “期待”。 但这些判断早已与现实脱节。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已实现对日本本土的全面覆盖,所谓的 “海洋屏障” 在现代远程打击面前形同虚设。 日本依赖的美日同盟也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冲突爆发,美国是否会为日本全面介入仍是未知数。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本身就是合法打击目标,这意味着战争一旦打响,日本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日本前陆上自卫队中将矢野义昭曾推演的中日战争剧本,虽然承认日本军力差距悬殊,却仍固执地将战场设定在冲绳和东海,回避本土遭打击的可能。这种自相矛盾的推演,恰恰暴露了其战略误判。 现代战争早已没有明确的战场界限,以 “战场外推” 为赌注的冒险,最终只会让日本自食恶果。东亚的和平稳定需要各方珍惜,任何基于误判的玩火行为,都将打破地区平衡,给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国家带来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