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国科学家签署《合肥聚变宣言》

新浪财经 2025-11-25 09:02:43

转自:新安晚报

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正在加紧建设中。

本报讯核聚变能,模拟太阳的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11日,在位于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大厅,中国科学院“燃烧等离子体”国际科学计划正式启动,并面向国际聚变界首次发布BEST研究计划,聚力点燃“人造太阳”。

近年来,我国核聚变研究加速,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装置作为我国下一代“人造太阳”,承担“燃烧”使命。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以及BEST等国际上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项目的快速推进,聚变实验研究将进入燃烧等离子体物理的新阶段。为推动这一进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牵头发起国际科学计划,希望能够进一步整合国际聚变领域的合作资源,凝聚国际聚变科学家的智慧力量。同时通过设立开放科研基金、组织国际学术会议、搭建联合实验平台、吸引外籍人才来华合作、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等方式,围绕聚变物理前沿问题开展合作研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介绍,这是“无人区”的探索,将面临许多工程与物理挑战,“牵头启动国际科学计划,既能依托我国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团队的建制化优势,也有助于凝聚全球科学家的智慧与力量,协同突破聚变燃烧前沿物理难题。”

活动现场,来自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奥地利、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的聚变科学家共同签署了《合肥聚变宣言》。科学家们在宣言中倡议,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精神,鼓励更多国际科研人员来到合肥,开展聚变相关实验与合作,携手实现聚变能源的梦想。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魏鑫鑫摄影报道

□延伸阅读

科学岛的聚变力量

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EAST辅助加热系统、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等聚变研究领域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合肥科学岛成为国际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

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与50多个国家120余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托卡马克装置成为开放共享大科学装置标杆,入选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官会、国际经合组织和金砖国家大科学装置开放目录或典型案例。中法、中俄、中美等多个联合中心也陆续建成运行,持续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依托建设运行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集群,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和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为全球聚变工程推进作出重要贡献。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