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不希望中日开战的人,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我们国内的这些人,而是在日本有资产有

红楼背疏影 2025-11-24 18:15:33

现在最不希望中日开战的人,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我们国内的这些人,而是在日本有资产有房产在日本长期居住的中国人。 这群人怕的从来不是战事里的凶险,是半生攒下的家底要毁在异国他乡,每一分顾虑都绕不开实打实的利益牵绊,半点虚的都没有。 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2025年二季度报告显示,在日华人持有房产总市值超8.6万亿日元,其中60%为贷款购置的住宅和商铺。 东京丰洲、六本木等核心地段,每10套二手房中就有3套买家为华人。这些房产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多数家庭的核心资产。 战争对房产的冲击并非假设,二战后期,美军轰炸东京时,华人聚集的横滨中华街70%房产被毁,幸存者不仅失去居所,战前办理的房贷仍被日本银行强制追缴。 2025年东京大学测算,若中日发生军事冲突,东京圈房价将暴跌62%,在日华人平均每套房产资产缩水约3000万日元,相当于普通家庭5年纯收入。 比房产更脆弱的是中小企业。日本中华总商会2025年统计,在日华人创办企业超4.2万家,主要集中在物流、餐饮、电子加工等领域,其中80%业务依赖中日贸易。2025年1-9月日企对华投资逆势增长55.5%,这些华人企业正是贸易链条的关键纽带。 2025年日本签证新政实施后,他刚完成1000万日元增资以维持经营资格。若发生战争,其订单可能被中日双方同时暂停,工厂设备或被日本政府征用,多年投入将面临损失。 日本银行数据显示,在日华人存款总额超1.2万亿日元,其中30%用于购买日本国债和股票。历史上,一战时日本曾冻结德国侨民存款,二战时更直接没收敌对国侨民金融资产。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日华人约10万人,其中多数被日本政府列为“敌性外国人”。 横滨华侨陈顺通的航运公司被征用,3艘货轮战后仅收回1艘;东京华侨经营的绸缎庄被强制“低价收购”,经营者还被强征为劳工,资产损失率超90%。 对比之下,普通日本民众和中国国内民众的战争成本更低,日本普通家庭资产多为本土存款和社保,政府有战时保障机制;中国国内民众的资产基本在境内,受境外战争直接影响有限。 而在日华人处于“两头不靠”的尴尬境地,既无法享受中国本土的资产保护,又难以获得日本战时的同等保障。 2025年美日同盟动作频繁,日本防卫预算连续8年增长,在西南诸岛部署远程导弹,钓鱼岛海域巡航频次提升。 这些动作虽未直接引发冲突,但已促使在日华人采取防范措施。东京房产中介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华人挂牌售房量环比增长40%,部分人选择降价出售以提前回笼资金。 老华侨更怕历史重演,他们多在日本生活三四十年,房产、企业都已扎根,有的甚至全家都取得日本永住资格;而2010年后移民的新华人,更担心房贷压力,他们中多数人每月要还15-20万日元房贷,开战导致失业后根本无力偿还,可能落得“房财两空”。 在日华人的风险防范动作已呈现趋势。2025年有2万华人家庭受日本签证新政影响,其中部分家庭采取“资产分流”策略——将30%存款转回中国,在东南亚购置房产作为备用。东京华人社团自发组织“战时应对研讨会”,邀请律师讲解资产保护法律,参与人数超3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利益牵绊也成了中日关系的“稳定器”。在日华人通过商会、社团等渠道,积极推动民间交流。 2025年11月举办的世界华商大会上,日本中华总商会牵头促成了12项中日企业合作,涉及新能源、医疗等领域,合作金额达500亿日元。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日经济深度捆绑,开战对双方都没有赢家。 推演未来,若中日关系持续紧张,在日华人可能会加速资产调整,业内预测,2026年华人在日房产抛售量可能增长50%,更多企业会将核心产能转移至中国或东南亚。 但这种调整成本极高,东京一套房产低价抛售平均要损失15-20%,企业转移产能的费用更是高达投资额的30%。 对普通民众而言,在日华人的担忧揭示了一个认知偏差:战争的影响不仅限于直接的军事打击,还包括隐性的经济链条断裂和资产缩水。 这一群体的处境表明,中日关系的好坏并非抽象的政治议题,而是切实影响千家万户生计的现实问题。 在日华人对战争的恐惧,源于“跨国资产”与“地缘风险”的天然矛盾。他们既是中日交流的受益者,也是两国关系波动的直接承受者。这种独特的身份让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和平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靠双方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深度绑定,靠无数家庭的利益牵绊共同维系的。 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可从在日华人的资产流向中探寻线索。若双方持续深化经贸合作、减少地缘对抗,这一群体的资产将更趋稳定;若冲突风险加剧,资产外流趋势将更为明显。毕竟,手握跨国资产的群体,对和平稳定发展环境的需求最为迫切。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