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消息 11月24日,印度政府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被看作是两国关系缓和的又一个重要信号。 其实今年7月印度就松过一次口,隔了五年重新打开中国公民旅游签证的申请大门。但那时候有个小限制,只能在北京、上海、广州这几个大城市的使领馆办。不少人要么在国外,要么在其他城市,为了办个签证还得专门跑一趟,特别折腾。现在这波全面放开,等于把所有门槛都撤了,不管你在全球哪个旮旯,找就近的印度使领馆就能办,方便得不是一星半点。 更省心的是,签证放开前,坐飞机的麻烦先解决了。上个月,断了五年的中印直飞航班终于复航,第一趟飞机从印度加尔各答飞到了广州,这标志着两国的空中通道算彻底通了。紧接着东航也跟上,11月9号就开了上海浦东到德里的航线,用的还是空客A330宽体客机,坐着舒服。 每周三、六、日各有一班,去的时候12点50从上海飞,当地时间17点45到德里;回来晚上19点55从德里起飞,第二天凌晨就能到上海,全程大概8个小时。首航的时候,飞机上差不多都坐满了,客座率飙到95%以上,能看出来大家多盼着这场“双向奔赴”。 听说之后东航还会根据客流量加航班,甚至计划开上海到孟买的航线,以后中印之间飞起来会越来越方便。 不过有几个小细节得提一句,跟五年前比,现在办印度旅游签证多了点新要求。比如存款证明,以前要1万就行,现在得10万人民币了;而且之前特别方便的电子签证,现在还没恢复,得走线下流程。但这点麻烦跟五年的等待比,根本不算事儿,毕竟现在不用为了办签证跨城跑,飞机也能直达,整体还是省心得多。 这事儿对两国来说都是好事。对印度来讲,中国游客回来绝对是块香饽饽。疫情前的数据就挺说明问题,中国一年有1.3亿人出国旅游,虽然当时去印度的只有25万多人,但来中国的印度游客有140万,明显两边交流不均衡。 现在签证和航班都放开了,泰姬陵的日出、斋浦尔的粉色城堡、瓦拉纳西的恒河风光,这些独一份的景色肯定能吸引不少中国人去,到时候当地的餐馆、酒店、卖纪念品的小店生意都会好起来,给印度的旅游经济添把火。 对咱们中国游客来说,这意味着出境玩又多了个好选择。想感受南亚风情,不用再绕路第三国,直接飞过去就行。在德里逛红堡,听听莫卧儿王朝的老故事;去阿姆利则看看金庙,感受那种信仰的劲儿;再尝尝正宗的黄油鸡和拉茶,这种亲身感受比看纪录片过瘾多了。而且德里是印度的航空枢纽,从那儿转机去南亚、中东,甚至欧洲、非洲都方便,等于给咱们的国际旅行多开了条捷径。 从五年前签证暂停、航班中断,到现在全面放开、航线复航,这一步步的变化,说白了就是中印关系缓和的“晴雨表”。要知道,中印加起来有25亿多人口,以前还定过两边互访游客达到100万人次的目标,现在这点恢复只是个开始。 老百姓之间的交流,从来都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中国游客带着好奇走进印度,印度人也通过游客更了解中国,这种面对面的接触,比任何官方声明都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现在只是个好开头,电子签证啥时候恢复、更多航线啥时候开,还得等等,但至少从今天起,去印度的路算是彻底通了。以后越来越多人互相往对方国家跑,这“龙象共舞”,靠着旅游这股劲儿,肯定能越来越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