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消息 11月24日,印度政府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被看作是两国关系缓和的又一个重要信号。 时隔五年,印度终于把对华旅游的大门彻底敞开。今年7月其实已经有过一次松动,当时只开放了驻华使馆及北上广港的领馆渠道,如今扩至全球范围,这份推进民间交流的诚意,比之前明显更足。 印媒喊这是“关系升温的重磅信号”,倒真不是夸张。11月9日东航复航上海到德里的航班,首航客座率就飙过95%,现在签证又全面放开,人员往来的路算是彻底通了。 但别光盯着好消息,实际出行的坎儿还不少。7月那次开放后,不少人兴冲冲准备材料,结果被10万银行流水、无犯罪证明公证这些要求劝退,印度旅行社老板都直言,繁琐手续把游客全推给了其他国家。 手续之外,接待能力的短板更让人顾虑。现在去印度,多数酒店没中餐、景区找不到中文导游,公共交通和通讯网络跟不上,安全卫生方面的顾虑更是压在游客心里的石头,这些问题不解决,政策再好也难吸引人来。 中青旅的徐晓磊说得实在,签证和直航恢复确实带动了出行意愿,但短期想看到大批中国游客赴印不现实。周边的东南亚、日韩都在拼简化签证、升级服务,印度的竞争力还差着一截。 印度这步棋,经济算盘打得很明白。据印度旅游部2019年统计,当年中国赴印游客达34万人次,占印度外国游客总量的3%以上,如今旅游业急着回血,对华放宽政策也是为了拉一把消费。 从直航重启到签证全面放开,中印民间交流的冰层确实在融化。但要真正实现顺畅往来,简化签证流程、补齐服务短板、化解分歧,这些实打实的功夫还得慢慢做,没那么容易。 签证放开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留住游客,全看后续的行动。印度要是真想激活中国市场,就得拿出让游客省心、放心的举措,不然再好的政策信号,也难转化为实际的游客流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