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方面突然宣布了新的谈判立场。据多家媒体报道,基辅没有接受美

孔融是快乐的孔雀 2025-11-24 12:40:38

就在刚刚。 乌克兰方面突然宣布了新的谈判立场。据多家媒体报道,基辅没有接受美方提出的若干和平条款,欧洲舆论围绕此事出现明显分歧。 这一下,把美方想主导的节奏卡住了。过去几个月,美方内部为追加援助拉扯很久,直到今年4月才通过包含对乌支持的法案,时间被拖长,能量被分散,话语就弱了。 具体到钱和物的到位速度,美国这轮对外援助总量不小,但拨付与交付要分批走流程。对照欧洲那边,欧盟此前定下的一百万发炮弹目标未能按期完成,后来才加速补课,这说明“口头支持”和“仓库里真有货”不是一回事。 前线情况更直接。公开报道显示,东部地区仍在激烈交火,阿夫季夫卡已在今年初被俄方控制,乌方补给与兵员压力不小。在这种情况下,乌方不接受外部设定的条款,并不意外,火线决定态度。 把镜头拉回我们这边,2023年2月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危机的立场文件,强调停火、对话、核安全、人道救助等要点,核心是让当事方能坐下来,方案要能落地。这与强行给出清单式安排,是两种思路。 外溢影响也在推人走位。黑海航运一度反复受阻,粮食通道时开时停,欧洲能源与通胀压力此起彼伏。在这种环境下,欧洲国家的表态更谨慎,内部意见不容易完全一致。 再看产能。德国、法国在加紧扩产155口径炮弹,捷克发起的全球筹弹计划在推进,美方则分批提供远程弹药与防空组件。供给端一旦不稳,任何纸面方案都会打折扣。 亚太的盟友也在自行加码。日本近年提升防务投入,韩国加快K9、FA-50等装备生产与出口,既维持与美方合作,也增强自身能力,思路很务实。 网上有观点主张美方用“断供”施压。现实是,切援会影响战场走向,欧洲安全焦虑会升高;不断援,国内财政与选举压力就会增大。两边都有成本,这就是各自犹豫的原因。 俄方没有收手迹象。近期公开通报里,导弹与无人机袭击仍在发生,乌方电力与交通设施多次受损。当事双方没有共识,停火窗口就很难出现。 接下来几个月,重头可能仍在防空与炮弹。德国4月宣布再向乌提供一套爱国者,欧洲层面的协调在加速,但总体缺口短期难补齐,局面很难快速反转。 这场拉扯,关键看三件事:前线的真实消耗,后方的补给能力,各国内部能承受的压力。谁能把这三点稳住,谁的话更有分量。 我们需要做的很清楚:稳供应链、盯风险外溢、推动能谈就谈、能救就救,把不确定性挡在门外。 把话落到地面,就是按事实判断,不跟着情绪跑,看得准,走得稳。

0 阅读:0
孔融是快乐的孔雀

孔融是快乐的孔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