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11天 高市早苗还是忍不住了 距离说错话沉默11天后,高市早苗终于示好,但

李京京 2025-11-22 20:18:27

沉默了11天 高市早苗还是忍不住了 距离说错话沉默11天后,高市早苗终于示好,但是只提要合作,却不提认错。 时隔11天,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终于再度就中日关系发声。与上次的强硬态度不同,这次日方主动放低姿态,还向中国提出了合作诉求。 11月21日,高市早苗对中国作出表态,对此前引发风波的涉台错误言论只字不提,也未触及任何中日外交争议,仅强调“日方发展对华战略互惠关系的立场未变”。 这话翻译过来很直白:不管双边关系闹得多僵,日本不想中断与中国的经贸往来 。明眼人都能看出,日本政府这是被眼下的经济困境逼急了——股债汇“三杀”的冲击下,日方已不敢再对华强硬。 高市早苗上一次回应还是11月10日,当时态度强硬宣称不会撤回涉台言论,也不认为自己的表述改变了对台立场。 短短十余天态度就出现转折,但关键问题并未解决:这段时间,日本媒体和官员频频放风称“高市早苗已后悔”“不会再犯类似错误”,却始终不提道歉或撤回言论。 就连日方官员访华时,也对核心争议避而不谈,全程透着“示弱却不低头”的意味。 日媒普遍认为,经济的急剧下滑是高市内阁态度转变的核心原因。当前日本经济的惨淡有目共睹:中国尚未全面铺开反制措施,仅少数领域的动作就已引发日本市场恐慌。 截至22日,美元兑日元汇率已冲破1:156,逼近日本政府的救市红线,而日经指数更是跌至48000点,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创下17年来新高 。 雪上加霜的是,高市内阁推出的21.3万亿日元综合经济对策沦为“大拼盘”,不仅没缓解物价压力,反而因扩大发债加剧了财政恶化,市场对所谓“早苗经济学”已彻底失望 。 经济先扛不住了,才让高市早苗急着向中国喊话“求放过”。 面对日方的合作诉求,中国外交部21日迅速回应,明确指出“日方若真心发展战略互惠关系,就应立即收回错误言论,将对华承诺落到实处”。 显然,中方不接受“既伤害感情,又索取利益”的双重标准,这与商务部此前的表态一脉相承。高市早苗对此其实心知肚明,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早在高市上台前,日媒就曾警告这位激进右翼代表:身为首相需谨言慎行,且中日经济依存度远超想象,贸然行事必引祸端。 但她仍在国会答辩中抛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谬论,将台海问题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捆绑,这也是战后日本首相首次公然鼓吹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 。 这番言论不仅引发中方强烈反制,连日本三位前首相都出面反对,鸠山由纪夫直言其“煽动危机”,石破茂也批评此举“轻率越界” 。 如今自民党议员满脑子都是“既要给首相言论圆场、挽救经济,又要保住支持率”。 高市内阁的选票根基本就来自右翼群体,这也是自民党执政的基本盘——涉台言论抛出后,她的支持率一度飙升至70%左右,时事通讯社民调甚至显示其内阁支持率创下20多年来新高,75%的受访者认可其外交表现。 若为经济低头认错,民调恐大幅跳水,进而动摇自民党执政根基,这是他们最忌惮的后果。 日本国内“反华牌”的选票效应,更让道歉变得难上加难。 成立仅5年的极右翼参政党,靠炮制涉华谣言、煽动反华情绪,就在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斩获13个席位,如今支持率已稳居在野党首位。 这种“成功”让各党派纷纷效仿,靠对华强硬言论拉票成了政坛风气。自民党正是在岸田、石破茂接连下台的执政危机中,推出高市早苗打“反华牌”才稳住席位,自然不敢轻易放弃这一筹码。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想靠右翼声势干涉台海,又要从对华合作中牟利,这种如意算盘根本行不通。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1日已有1200多名日本民众聚集首相府抗议,要求收回涉台言论、修复对华关系,较两天前的几百人翻了一倍多。 这说明日本国内仍有理性声音,随着内外压力叠加,高市内阁的对华态度或许还会出现新的变化。 你们怎么看。还愿意再给一次机会吗?

0 阅读:98
李京京

李京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