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错失的旷世奇才:陈群如何从蜀汉弃将成为曹魏基石? 刘备一辈子都在喊着求贤若

君轩谈历史 2025-11-22 19:07:07

刘备错失的旷世奇才:陈群如何从蜀汉弃将成为曹魏基石? 刘备一辈子都在喊着求贤若渴,身边聚了诸葛亮、关羽这样的狠人,可他偏偏看走眼,把一个能定国安邦的奇才推给了对手。 这个被他错失的人叫陈群,后来成了曹操父子的左膀右臂,一手搞出的制度直接帮曹丕篡汉称帝,刘备要是知道后续,怕是得拍断大腿。 颍川陈氏在东汉末年的分量,不亚于现在的顶级豪门。 陈群的祖父陈寔是出了名的廉臣,治理太丘时人人称赞,去世时三万多人送葬,连司空荀爽都亲自到场致悼。 父亲陈纪更是《世说新语》里的常客,八条轶事流传后世,拒绝过董卓和袁绍的高位拉拢。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陈群从小就饱读诗书,祖父早早就断言他能让陈氏兴旺。 兴平元年,陈群看中了时任豫州刺史的刘备,带着父亲主动投奔。 刘备当时根基未稳,见到这样的名士来投,当即任命他为别驾,把他当成左右手看待。 陶谦病逝后,徐州别驾糜竺亲自来迎刘备入主,这可是扩大地盘的好机会。 陈群却泼了冷水,提醒刘备袁术绝不会善罢甘休,而且吕布还在一旁虎视眈眈,贸然接手必遭夹击。 搞不清刘备当时是被地盘冲昏了头,还是觉得陈群的顾虑多余,他终究没听劝。 结果刚到徐州,就被袁术和吕布联手打击,不仅丢了城池,连妻子都成了俘虏。 陈群的劝谏被当成耳旁风,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恰逢吕布夺取徐州,他无奈之下转投吕布麾下,可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曹操就率军攻破了吕布的军队。 曹操早就听说过陈群的名声,见到他在军中,当即征辟为司空西曹掾属。 曹操这步棋走得极妙,他向来主张论才不论德,后来的《求贤令》里还举了管仲、姜尚、陈平的例子,不管出身和私德,只要有本事就重用。 陈群在曹操手下终于找到了施展空间,多次举荐可靠人才,比如广陵陈矫,连曹操都为他平息了舆论争议。 曹操死后,曹丕一心想篡汉称帝,却苦于门阀士族势力庞大,迟迟找不到突破口。 就在曹丕束手无策时,陈群献上了九品中正制。 在各地设置中正官,把人才分成九等,品评标准侧重家世和行状。 士族子弟凭借先天优势总能评上上等,顺利入朝做官,自然纷纷支持曹丕。 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建立魏朝,陈群因定策之功升任司空。 这套制度不仅帮曹丕坐稳了皇位,也让颍川陈氏的地位更加稳固,算得上是双赢之举。 乱世争雄说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刘备虽然以仁义著称,善于笼络人才,却在关键时刻没能听进陈群的劝告,最终痛失栋梁。 而曹操的求贤若渴,让他捡了个大便宜,收获了能安邦定国的重臣。 陈氏家族的人才基因似乎没有断绝,一千多年后,华夏大地上又出了陈毅元帅。 他继承了先祖陈群的遗风,在战场上屡出奇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让陈氏的辉煌得以延续。 刘备的失误告诉我们,再善于识人也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乱世之中,能听进逆耳忠言,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陈群的经历则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遇到真正懂才用才的人,才能最大限度施展抱负。 人才的价值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被埋没,从东汉末年的陈群到近代的陈毅,陈氏家族用跨越千年的辉煌,印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 而刘备错失陈群的教训,也成为后世用人者值得深思的案例。

0 阅读:35
君轩谈历史

君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