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11月19日在社交平台发文证实,乌军18日向俄西部沃罗涅日市发射了4枚美制陆军战术导弹,目标是民用设施。 沃罗涅日市老城区的防空警报划破夜空时,72岁的彼得罗夫正往暖气片上裹毛毯——寒流刚到,他总觉得屋里漏风。 俄军S-400防空系统的雷达在导弹进入射程瞬间锁定轨迹,“铠甲-S”近防系统随即开火,4枚导弹全部在城郊上空凌空摧毁。 但坠落的残骸还是像冰雹般砸向地面,老年医学中心的铁皮屋顶被撕开一道3米长的口子,孤儿院活动室的玻璃幕墙震得粉碎。 值班护士叶莲娜说,当时她正给瘫痪老人喂粥,一声巨响后,轮椅上的瓦莲京娜突然抓住她的手,指节捏得发白——老人已经十年没这么用力过了。 防空部队的军官私下透露,每次拦截这类导弹,消耗的不仅是弹药;单枚“48N6E3”拦截弹的成本够买3辆民用轿车,而雷达开机一小时的电费,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的开销。 为什么是老年院和孤儿院?这些地方连基本的防空掩体都没有,老人走不动,孩子吓傻了,连跑的机会都没有。 孤儿院院长玛丽亚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5岁的萨沙抱着布熊缩在衣柜里,眼睛闭得紧紧的,配文是“他现在听见吹风机响都会发抖”。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却在记者会上说“提供武器是为了帮助乌克兰自卫”——可这些“自卫武器”,正落在手无寸铁的平民头顶。 这已是本月第三次类似事件。11月5日,乌军无人机曾试图撞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变压器,被俄军电子战部队干扰后坠毁在反应堆2公里外。 现在当地人睡觉都不敢脱外套,听见风声就往地下室钻。退休教师尼古拉的床头柜上摆着三样东西:手电筒、降压药、写着防空洞位置的纸条,“万一跑不动,至少能告诉救援队我在哪”。 战争早就越过了前线的铁丝网,一边是俄军轰炸基辅的军工厂,一边是乌军攻击沃罗涅日的民房,两边的老百姓都在数着天花板上的裂缝过日子。 屋顶的破洞可以用彩钢板补上,可萨沙夜里哭着说“怕导弹吃掉布熊”的声音,玛丽亚说她这辈子都忘不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保护平民设施”的声明发布时,沃罗涅日的五金店正在进货新的防爆膜——比上个月涨价了40%,还是供不应求。 那些从美国运来的导弹,说明书上写着“精确打击军事目标”,可落在现实里,却成了击穿老人暖被窝、打碎孩子玩具的凶器。 俄军说要“加倍报复”,乌军说“打到莫斯科才停”,可坐在防空洞里的彼得罗夫只想知道:明天能不能买到新鲜的面包? 警报解除后,彼得罗夫摸了摸暖气片,毛毯还热着。他把耳朵贴在墙上听了听,隔壁的婴儿又哭了——大概是被刚才的余震惊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