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易疲劳、总生病?5个常用中成药,补气血、强体质,对症选更实用 大家要知道

有壹说壹的 2025-11-22 11:12:13

秋冬易疲劳、总生病?5个常用中成药,补气血、强体质,对症选更实用 大家要知道,秋冬季节频繁疲劳、动不动感冒,核心问题在于体质亏虚、气血不足——气血是身体的“能量源泉”,气血亏虚则脏腑失养、抵抗力下降,西药多是缓解症状,而中成药在补气血、强体质方面有独特优势。今天就为大家介绍5个对症的常用中成药,每个都讲清适用表现、核心逻辑,帮你精准选药、科学调理。 1、补中益气丸 表现:浑身没劲、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容易出虚汗,坐久了也会莫名出汗,食欲差、吃不多还腹胀,免疫力差、一受凉就感冒,舌苔薄白、脉虚弱。 核心逻辑:本品核心功效是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方中黄芪为君药,甘温益气、固表实卫,从根源增强机体气的推动力;党参、白术为臣药,健脾益气,助黄芪巩固脾胃功能,让气血生化有源;柴胡、升麻升阳举陷,陈皮理气醒脾,避免补而不滞;当归补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补而不燥、温而不热,适合脾胃虚弱、气虚不足导致的疲劳乏力、易感冒。 2、归脾丸 表现:脸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站起来更明显,眼睛看东西模糊,手脚麻木、偶尔抽筋,失眠多梦、容易惊醒,女性可能月经量少,舌苔偏淡、脉细。 核心逻辑:本品侧重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专为心脾两虚、血虚不足设计。方中黄芪、龙眼肉共为君药,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既补脾气又养心血;党参、白术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滋养营血,共为臣药;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避免补药滋腻碍胃,共为佐药;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全方气血双补,既能填补血虚,又能滋养心神,改善血虚引起的头晕、失眠等问题。 3、参苓白术散 表现:吃点东西就腹胀,大便不成形、黏马桶,浑身发沉、不想动,脸色暗沉、容易长斑,舌苔白腻、脉滑。 核心逻辑:本品以健脾祛湿、理气消胀为核心,针对脾胃虚弱、水湿内停所致的不适。方中人参、白术、茯苓为君药,人参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三者合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山药、莲子、白扁豆补脾养胃,薏苡仁利水渗湿,为臣药;砂仁、桔梗理气和胃、宣肺化痰,甘草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合,健脾与祛湿兼顾,补而不腻、利而不猛,能有效改善大便黏腻、腹胀、身体发沉等症状。 4、六味地黄丸 表现:口干咽燥、喝水也不解渴,手脚心热、夜间盗汗,干咳少痰、痰少黏稠,皮肤干燥、嘴唇开裂,舌苔少而干、脉细数。 核心逻辑:本品是滋阴补肾的经典方剂,专为阴虚不足设计。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山药补养脾阴、补肾固精,共为臣药;泽泻利湿泄热、减熟地黄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健运,丹皮清泄虚热、制山茱萸温性,共为佐药。全方三补三泻,滋阴而不滞腻,能补充体内阴液,改善阴虚引起的干燥、盗汗等问题,适合秋冬干燥季节调理。 5、附子理中丸 表现:常年手脚冰凉、捂不热,畏寒怕冷、容易受凉,小腹冷痛、吃点凉的就拉肚子,腰膝酸软、精神不振,舌苔薄白、脉沉迟。 核心逻辑:本品侧重温中健脾、温阳散寒,针对阳虚不足、脾胃虚寒所致的不适。方中附子、干姜为君药,附子辛热、温补肾阳,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两者合用快速温暖中焦、驱散寒气;党参、白术为臣药,健脾益气,巩固脾胃功能,辅助君药温阳;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温阳而不燥烈、补益而不滞腻,能增强脏腑温煦功能,缓解手脚冰凉、小腹冷痛等阳虚症状。

0 阅读:73
有壹说壹的

有壹说壹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