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刷到个特火的事儿,河南一个大哥居然花8万块钱,在网上淘到了一套70平的海景房,还顺顺利利办了过户,这消息一出来,好多人都直呼“这才是人生赢家”,纷纷想着要不要也抄作业。事儿是这么回事,这大哥平时就爱刷各种拍卖平台,某天刷到威海乳山有套海景房在拍卖,起拍价才1块钱,他当下就觉得捡漏的机会来了,立马交了保证金报名。一开始他老婆还劝他别冲动,觉得这么便宜肯定有猫腻,没想到竞拍的时候还挺热闹,你加一百我加一百,最后硬是加到7.9万才拿下,再加上税费和手续费,总共花了不到8.5万,相当于8万出头就拿下了70平的两居室。大哥的老婆后来还晒了过户凭证,说房子户型方正、采光也好,已经开始琢磨装修,以后放假就去海边度假。 可别光看着羡慕,这8万买海景房的背后,藏着不少普通人不知道的门道。首先得说,乳山的海景房早就不是什么稀缺宝贝了,反而因为之前过度开发,成了出了名的“白菜价”片区。早年间开发商扎堆在这里盖房子,短短几年就建了200多个小区,房源多到供远大于求,而当地的常住人口却没多少,导致大量房子空置,晚上小区里一片漆黑,空置率能超过70%。现在当地二手房均价也就3000多一平米,偏远点的小区甚至跌破2000,几万块一套的房源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大哥拍的这个价格,其实和当地市场价差不了多少,说不定还是因为有不懂行情的外地人互相加价,才把价格“拱”到了这个数。 而且这类低价拍卖大多藏着套路,很多看似“1元起拍”的房源,其实是商业竞拍而非正规法拍房,背后可能有中介安排托儿抬价。有业内人士说,不少拍卖在结束前几分钟会突然疯狂加价,从几百块瞬间涨到几万块,就是为了制造热度,引导真实买家出价。更关键的是隐形费用,你以为8万就完事了,其实原房主可能拖欠了好几年的物业费、取暖费,这些都得新业主补齐,再加上过户税费、拍卖平台的服务费和佣金,实际花的钱可能比房价本身还多。之前就有网友拍了套低价房,最后算下来各种费用加起来快十万,直呼上当。 就算侥幸躲过了这些套路,顺利拿到房子,后续的麻烦也少不了。首先是住得不方便,乳山的海景房大多位置偏僻,周边配套特别差。想买点新鲜蔬菜,得步行半小时到临时菜市场,最近的三甲医院在几十公里外的市区,万一有个急病,路上都得耽误不少时间。而且这里冬天没有集中供暖,室内温度只有十几度,湿冷得让人难受,墙壁还容易因为海边潮湿发霉。年轻人想在这里远程办公也不现实,不少小区信号差,视频会议频繁卡顿,外卖选择少还贵,运费有时候比餐费还高。 更头疼的是“卖不掉、租不出”的困境。乳山的海景房早就有价无市,你8万买来的房子,想原价卖掉都难找到接盘侠,很多房源挂在网上几年都没人问津。租出去也不现实,当地旅游旺季就那么几个月,淡季根本没人来,长租市场更是冷清,想靠租金回本简直是奢望。更别提维护成本了,不管你住不住,物业费都得按时交,一套50平米的房子一年物业费就得几百块,再加上海边盐雾会腐蚀门窗和家具,长期空置的房子老化得更快,后续维修又是一笔开支。之前就有业主因为长期空置不想交物业费,结果被物业公司告上法庭,不仅要补交费用,还得承担诉讼费。 其实不光是乳山,全国不少远郊海景房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广东惠州的巽寮湾,曾经单价1.6万的海景房,现在二手房才6000多一平米;辽宁东戴河的海景房,房价也从巅峰时期的1.5万跌到了5000多。这些地方的房子大多是开发商炒作起来的,宣传时承诺的名校、商场、地铁等配套,最后大多兑现不了,本质上就是“建在孤岛上的房子”。没有产业支撑,留不住年轻人,常住人口少,商业配套自然跟不上,形成了“人少→配套差→人更少”的恶性循环。 这大哥的“捡漏”,说到底还是信息差造成的短期兴奋。8万买海景房听起来确实诱人,但背后的配套缺失、变现困难、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麻烦。很多人看到“白菜价”就上头,却忘了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看似便宜得离谱的东西,背后都标好了看不见的价码。那些想着抄作业的人,可得先想清楚,自己买了是真的会常去住,还是单纯想投资,如果只是图便宜盲目入手,最后很可能手里攥着一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房产,怎么处理都头疼。海景房 乳山实景看房 事件来源:海报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