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功的产品都在早期做对了什么?常识告诉我们,市场越大越好,用户越多越好,门槛

末号来看科技 2025-11-21 22:50:44

那些成功的产品都在早期做对了什么?常识告诉我们,市场越大越好,用户越多越好,门槛越低越好。但商业世界的真相往往和常识相反。最成功的产品,不是从大众市场起步的,而是从小众市场起步。最赚钱的公司,不是服务最多用户的,而是服务最对的用户。最高的门槛,不是阻碍,而是护城河。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在产品的早期阶段,你最需要的不是规模,而是验证。你需要验证产品真的能解决问题,真的有人愿意付费,真的能做出差异化。这些验证,只有真实的用户能给你。而真实的用户,只有通过真实的门槛才能筛选出来。特斯拉最早的Roadster卖10万美元一台,只生产了2500辆。马斯克是傻吗?当然不是。他需要这群愿意花大价钱买电动跑车的极客,来验证电动车的技术路线是对的。等验证成功了,才推出Model S,再推出Model 3。苹果最早的Macintosh,只卖给那些对设计有极致追求的创意人士。等这群人成为苹果的铁杆粉丝,才慢慢扩展到普通消费者。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成功的产品,都是先在小池塘里做大鱼,再游向大海洋。为什么?因为在小池塘里,你可以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快速占领用户心智。等你在小池塘里建立了绝对优势,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再进入大市场,成功率会高得多。闲鱼最早服务的是淘宝的老用户,他们有闲置物品要处理,对二手交易有天然需求。等在这个人群里站稳脚跟,才慢慢扩展到年轻人群体,再扩展到全年龄段用户。B站最早只有二次元爱好者在用,很多人说这个网站太小众了。但就是这群小众用户,建立了B站独特的社区氛围和文化,等B站破圈的时候,这些早期用户反而成了它最大的资产。归根结底,商业的本质不是服务所有人,而是服务对的人。你要找到那群真正需要你的人,真正愿意为你付费的人,真正能帮你成长的人。设置门槛本质上就是在做筛选。你不可能服务所有人,至少在早期阶段不可能。你的资源有限,精力有限,团队就那么几个人。与其把这些资源分散到成千上万的普通用户身上,不如集中服务好那一小群真正需要你的人。这个逻辑放在今天依然成立,你看那些做得好的To B产品,哪个不是先服务标杆客户?等产品打磨成熟了,才逐步向外扩张。再看消费品领域,泡泡玛特最早的核心用户是谁?是那群愿意花几百块买盲盒的潮玩爱好者。lululemon最早的用户是谁?是那些对瑜伽有深度认知的健身教练和学员。这些筛选机制帮助产品找到了最匹配的用户群体。他们不是数量最多的,但他们是价值最高的。他们会给你最真实的反馈,会帮你传播产品,会在产品还不完美的时候依然支持你。更重要的是,这些早期用户会成为产品的传教士。当产品真正完善之后,他们会到处说,我从第一天就开始用了,我见证了它的成长,我知道它有多好。这种背书的价值,比任何广告都高。反观那些一开始就大规模投放,想快速获客的产品,往往会陷入一个困境。用户来得快,走得也快,产品还没打磨好,口碑就已经崩了。等你想改进的时候,市场已经给你贴上标签了。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中国每年新注册的公司有几百万家,但真正能活过三年的不到30%。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很多创业者倒在了起跑线上。他们一上来就想服务所有人,想快速做大规模,想一口吃成胖子。结果产品还没打磨好,资源就耗尽了,团队就散了。现实是,大部分产品在早期都需要一个保护期,需要一群愿意给它时间成长的用户,需要一个可控的环境来验证假设和迭代产品。这就是门槛的意义。它不是把人拒之门外,而是帮你找到对的人。商业世界很残酷,但也很公平。那些愿意耐心打磨产品,愿意服务好早期用户,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人,最终都会得到回报。

0 阅读:0
末号来看科技

末号来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