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辈的“铁饭碗”有多香?不愁房贷不愁吃喝,退休金比月薪都高。 前年陪我爸体检时,医生问诊单上写着退休金七千多,我当时就愣住了。那时候刚毕业,月薪四千五还要还五千房租,听着父母讲他们年轻时进国企的故事,感觉像在听天方夜谭。八几年能分房,看病免费,六十岁退休后每月工资比在职时还高,这种事现在想都不敢想。 我爸说他们那会儿找工作,只要能背公式就能当技术员。建筑队缺人算钢筋用量,拿个算盘一打就行。进了国营厂,水电煤气全包,孩子上学也不用愁,这种事放现在根本不敢想。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厂工资虽然才几十块,但刚好够养活全家五口人。到九几年单位又分房,住的是带院子的家属楼,现在这套房拆迁能换两百万,他们那代人光靠工龄就吃穿不愁。 九十年代初买股的人更爽。我爸朋友拿一万买深发展股票,到2000年变成二十万。那时候买股票被当成投机倒把,后来政策放开了,这些人成了最先富起来的。买房也是同理,2000年花二十万能买套房,现在连厕所都买不起。当时没人敢贷款买房,觉得每个月还钱太麻烦,现在倒好,三十岁没房贷反倒成新鲜事。 现在的年轻人太难了。考研录取率从三十年前的35%降到现在的16%,考公竞争最激烈的岗位超过三千比一。我去年考研复试没过,现在公司发的工资刚好够交房租,一点不敢生病。育儿成本涨得吓人,听说带娃花销要五六十万,谁还敢轻易要孩子。 可父母那代也有他们不容易的。八十年代初中生辍学打工是常事,我爸十五岁就去工地搬砖。那时候没养老保险,全凭单位养老。中专班学生倒是抢手,银行邮局随便挑,中专毕业进税务局,工资比本科生还高。九几年公务员考试报名才几万人,现在随便个岗位报名人数能上万。 其实每代人都有自己活法。他们靠着工龄和介绍信换福利房,咱们得盯着新行当找机会。前阵子刷到短视频,00后卖国产小电器到东南亚,年入百万。做AI训练师的也不少,帮公司优化算法挣的比父母退休金还多。这些新领域十年前听都没听过,现在真有人靠着这些成了人生赢家。 老家小区门口开奶茶店的女孩,去年挣的钱比我爸全年退休金还多。她就是看准了社区没奶茶店这点,房租才两千块。我表哥去搞无人机配送,公司包住宿,一个月六千出头,工作轻松还学技术。这些新职业放在三十年前,就是天方夜谭。 现在年轻人总抱怨没赶上好时候,其实时代从没停止给机会。只是以前的红利像明晃晃的金子在地上捡,现在得分辨石头里的矿脉。父母那代人靠着工龄和分配活得好,我们得学着摸清新行业门道。甭管是开网店还是搞人工智能,关键得找准自己能坚持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