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再续娶,岳父同情他,便问他:“我三女儿1

武某人 2025-11-21 15:22:42

1901年,19岁的马一浮丧妻,他发誓不再续娶,岳父同情他,便问他:“我三女儿14岁,酷似她姐,你娶她吧?”马一浮拒绝:“亡妻地位无人能替,无心再娶。” 汤受潜劝他时,马一浮正守在灵前,已经两夜未眠。旁人都以为他会答应——年纪轻、前途未尽,又失了伴侣,续娶在旧时再正常不过。可他听完岳父的话,只轻声说:“我进不了这个门。”一句话,让汤受潜沉默了许久。 事情要从几个月前说起。那时马一浮已经从上海赶回杭州,汤孝愍病情反复,整日卧床。他抱着药碗守在床边,一遍又一遍熬药,指尖都是药渣的味道。汤孝愍曾劝他说:“你回上海继续读书,我这里有家人。”他什么也没答,只在屋里多添了一盆炭火。 到1901年春,她病情突然恶化,连续几日无法进食。马一浮给她翻身、擦身、喂水,每一道都细致周全。她最后一次醒来时,只说了一句:“你要好好活。”话音落下,人便再没有睁开眼。 守灵期间,马一浮几乎不出屋。岳父汤受潜见他形容憔悴,既心疼又担忧。他说:“你与孝愍情深,我看在眼里。但你才十九岁,路还长。我三女儿年纪虽小,性情温和,又与孝愍有几分相似。你若愿意,我来做主。”语气里满是善意。 马一浮抬起头,久久未答。片刻后,他用极平静的声音说:“她的位置,我心里再给不了第二个人。” 这一句话,把汤受潜劝慰的话全部堵住。他这才明白,女儿嫁给了一个真正重情的人,于是再不提续娶之事。 马一浮此后一直保持独身。他的亲友都劝过,说他年轻、才华横溢,不娶可惜。他只摇头。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固执,他说:“我答应过她。” 这份执念伴了他一生。 伴侣离世后,他把更多时间投入学问。几十年间,他在诗、书、易经、佛学等领域留下大量著述,还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文化救亡工作,在浙江、四川一带讲学。他的文章布局严整,学理深厚,被许多学者推崇。他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对待学生和后辈却向来宽厚。 然而无论他学问走到哪一步,别人提起婚事,他始终拒绝。他在日记里写过一句话:“情之一字,重若千钧。”只字未提亡妻,却字字在说她。 回望他的一生,读书、讲学、立说,光华四射。但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始终把最深的情放在心底、藏在墓前。他的坚守不是为了让人敬佩,只是年轻时立下的一句承诺,从未动摇。 汤孝愍离开多年,他始终记得当初那句“好好活”,也在用余生履行属于他的那份长情。

0 阅读:29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