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简单却发人深省的话:“一个人有没有福气,看他的习惯就会一目了然,比如一位主妇,洗菜时先滤去菜叶,留着清水涮拖把,拖完地的水再冲厕所——她把每滴水都用在实处,不浪费分毫,这样的人懂惜物,未来定有福气。” 人的福气从哪儿来? 《道德经》中讲:厚德载物。 福气,从不是无缘无故来的,而是在日常习惯中积累来的。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涵养自身福德。 过日子,如流水,虽不需每天算账,但日子过成啥样,都在习惯里。 你看有的人,每天早睡早起,温习完了功课,还锻炼了身体。 不仅让时间的效率更高,每天都充实开心,人也越来越精神。 而有的人,却习惯了熬夜,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玩耍,不熬到深夜,都睡不着。 日夜颠倒,导致他第二天时常精神不振,大好时光都浪费了,做事效率大打折扣。 古人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好的习惯,就像阳光,会给我们赋能。 不仅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也让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而不好的习惯,则像阴霾,总是遮蔽我们的视线和光,让我们浑浑噩噩,最终一无所得。 所以说,不同的习惯,会造就不同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轨迹。 如今,大伙儿生活条件都好了,有些习惯性的浪费也常见了。 水龙头一开,水就哗哗地流个不停,有多少人能想起来,这个水可以循环使用呢? 就像例子中那位主妇,她用洗菜水去洗拖把,洗完拖把的水又冲厕所,她懂得循环利用,不浪费资源。 看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小习惯,但以小见大。 这份生活智慧,懂得节制,有节约意识,就是在积攒福德。 今天的地球,能源日益紧缺,有节约的意识,不仅是为家庭节省开支,也是为这个世界做贡献。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省,更有精神上的清明。 曾仕强教授曾说:“节俭不是穷,是修养;不是落后,是智慧;不是抠门,是惜福。” 这世上,福气,不是从天而降的。 而是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懂得感恩,懂得惜福中,慢慢攒出来的。 有时候,你觉得有钱就可以随便造,挥霍的其实不是钱,而是自己的福气。 过日子,该省省,该花的也要花。 节俭,并不是要大家“没苦硬吃”,只是节制欲望,反对浪费。 像那种馊了的饭菜舍不得倒,吃出问题,不可取。 而那种有钱喝奶茶都要买两杯,喝一杯,倒一杯,也太浪费。 人活着,若不懂得适当满足自己,合理消费,生活将失去色彩和动力。 但若不懂节制,毫无节俭之心,也是在损耗自身福气。 一辈子,想要积福,从养成好习惯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