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越狱的国民党少将:范纪曼的潜伏人生 1949年4月11日清晨,国民党上海警

雨筠谈生活 2025-11-21 10:41:13

木板越狱的国民党少将:范纪曼的潜伏人生 1949年4月11日清晨,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乱成一团。 看守所长徐少元嘶吼着下令追赶,几辆汽车载着持枪特务冲出去,折腾一整天却一无所获。 被追的犯人叫范纪曼,本该当天被押去受刑,却靠着一块木板从自己掌管过的看守所逃了。 这个能让特务兴师动众的犯人,身份确实不一般。 他潜伏在国民党内部十余年,和第一杀手陈恭澍长期共事,甚至当过毛人凤的上司。 要讲清他的故事,得从他的早年经历说起。 范纪曼1906年生于四川梁山,后来这里改成了重庆梁平,他一生用过多個化名,范纪曼这个名字因为用得久才固定下来。 19岁时,范纪曼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之后他又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学习,1930年考入北平大学时,已经熟练掌握了四门外语。 这些知识后来成了他地下工作的重要助力。 同年他被叛徒出卖入狱,因为没有证据被释放,却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为了恢复组织关系,范纪曼在北平四处寻找机会,后来结识了党员薛迅。 本来想通过薛迅重新归队,却没等到消息先接到了求助。 他的同乡曹策被军阀抓捕,曹策当时是天津市委书记,于公于私他都不能不管。 无奈之下,他找到黄埔同学陈恭澍帮忙,陈恭澍提出让他翻译外文资料作为交换。 范纪曼翻译时发现,这些资料全是国民党和日本的重要情报。 他抄录一份通过薛迅上交组织,靠着这个机会重新参与到情报工作中。 后来事情暴露,他被关押,还是女友彭雅萝找黄埔同学帮忙才救出来。 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地下工作的经验,也让他明白情报工作的危险。 1941年太平洋战争前,上海一处能直接联系延安的秘密电台被敌人盯上。 范纪曼临危受命,穿着西装走进藏电台的五金店,以买电器为名,在巡捕眼皮子底下把电台运了出来。 之后他又在静安寺商场附近租铺面挖地洞,确保电台能继续使用,这个举动保住了上海和延安的通讯通道。 抗战胜利后,范纪曼接到任务打入国民党内部。 1947年,在张子羽引荐下,他化名范行得到陈诚任用。 凭借黄埔背景和外语能力,他很快升任少将,成了毛人凤的上司。 这个身份让他获得了大量核心情报,三大战役期间,廖耀湘兵团动向、邱清泉部驻防等关键信息,都是他传递出去的。 1949年,叛徒沈寒涛供出了他的身份。 面对保密局审讯,范纪曼始终强硬否认,靠着少将身份暂时安全。 直到狱友周黎扬告诉他,名字被圈上要押去南市看守所受刑,他才决定越狱。 周黎扬借肚子疼引开看守,他用脸盆木板架在竹篱笆上,跌伤后仍坚持翻墙逃脱,看守发现时已找不到他的踪迹。 上海解放后,范纪曼重新归队。 晚年他把珍藏的四千多册书刊和上千张唱片全部捐献出去,1990年在上海病逝。 范纪曼的一生藏着太多潜伏者的特质,多重身份切换时的冷静,危机面前的果断,还有对信仰的始终坚守,这些都值得被记住。 从黄埔学生到红色特工,范纪曼用十余年潜伏生涯书写了忠诚。 他的越狱不是运气,是长期积累的智慧和勇气的爆发。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的故事或许不常被提起,但正是这些人,撑起了岁月静好。

0 阅读:27

猜你喜欢

雨筠谈生活

雨筠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