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馆脱险记:叛徒丈夫出卖全家,她带女囚生绣红旗迎新生 1949年的重庆,国民

雨筠谈生活 2025-11-21 10:41:04

白公馆脱险记:叛徒丈夫出卖全家,她带女囚生绣红旗迎新生 1949年的重庆,国民党败局已定却仍在垂死挣扎。 蒋介石撤退前的一道命令,让白公馆渣滓洞成了革命者的炼狱,11.27大屠杀的阴影笼罩全城。 一个从白公馆逃出的小女孩,在水果摊前得到陌生人的善意,这背后藏着一段夫妻决裂、狱中坚守、生死突围的往事。 郭德贤的人生轨迹,本与革命鲜有交集。 她出生在四川云阳的富裕家庭,父亲打破封建偏见送她读书,哥哥的牺牲却让她看清了乱世的真相。 1937年起,她投身学生运动募集抗日资金,1939年入党后,在彭咏梧的帮助下前往成都开展地下工作。 在这里,她与同为地下党员的蒲华辅相识相知,两人结为革命夫妻,以中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 那时的蒲华辅,是重庆地下党核心成员,担任过县委书记、川康特委书记,凭借通俗的宣讲能力发展了不少党员,游击战术上也颇有一套。 没人想到,曾经舍生忘死的革命者,会在狱中彻底变节。 蒲华辅早年曾被捕入狱,虽未泄密却被酷刑吓破了胆,获释后便滋生了贪生怕死的念头。 他住进豪华公馆,对组织任务推三阻四,这般反常举动很快引起特务注意。 1949年1月,蒲华辅外出时被特务跟踪,他不仅没设法甩开,反而躲到同志家中,导致两人一同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蒲华辅没撑多久就选择了背叛。 他供出了江姐等80余名地下工作者,甚至把妻子郭德贤也出卖了。 彼时在家中等候的郭德贤察觉异常,迅速烧毁所有文件情报,抱着女儿等待特务上门。 被捕后的郭德贤,与丈夫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她被关进监狱,面对酷刑始终守口如瓶,狱友们没有因为她是叛徒的妻子而排挤她,反而相互鼓励坚守信仰。 本来想硬扛到革命胜利,却没想到蒋介石会下令屠杀所有狱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狱中,郭德贤悄悄搜集材料,和狱友们一起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 这面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诞生的红旗,成了大家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11.27大屠杀当天,白公馆内血流成河,近百名革命者倒在血泊中。 渣滓洞的特务向白公馆求援,导致这里兵力空虚,我党人员抓住机会里应外合发起突围。 郭德贤知道这是唯一的生机,她把女儿悄悄送出监狱,嘱咐她在安全的地方等候,自己则留下协助其他同志逃生。 突围成功后,郭德贤立刻四处寻找女儿。 与此同时,重庆青年路街口的女商贩王素珍,发现了这个浑身脏兮兮的小女孩。 女孩抱着王素珍递来的苹果,小声说自己家在白公馆,王素珍见无人来找,便将她带回了家。 几天后,郭德贤在街头打听女儿下落时,遇到了王素珍。 当看到女儿的那一刻,这位历经磨难的革命者再也忍不住泪水,母女俩在乱世中得以重逢。 而叛徒蒲华辅,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登报披露罪行后执行枪决,死前再喊革命万岁,不过是徒劳的忏悔。 新中国成立后,郭德贤带着女儿开始了新生活。 几十年来,她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因丈夫背叛而牺牲的同志,每年都会前往江姐的陵墓前祭拜。 如今已是百岁高龄的她,回忆起当年的岁月依旧感慨万千。 蒲华辅的背叛让人不齿,他用80余名同志的鲜血换取苟活,最终还是难逃一死。 而郭德贤在绝境中坚守信仰,用行动诠释了革命者的初心。 这段历史不仅是个人的遭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铭记那些为信仰牺牲的先烈,传承他们的精神,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

0 阅读:5
雨筠谈生活

雨筠谈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