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食物:吃了后饱腹感很强,无论吃多少都不会胖,反而还会变瘦,然而,没过多久,探险队的成员就陆续出现问题,大家的体重却越来越轻,双腿没有力气,还会不自主地颤抖,很快,领队罗伯特伯克和威廉威尔斯就相继死去……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这种美貌的菜让你越吃越瘦,但你最好别碰这“负卡路里”食物) 1861年的澳大利亚内陆,烈日炙烤着红土地,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 一支由罗伯特·伯克率领的英国探险队,正艰难地穿行在灌木丛中。 队员们的水袋早已干瘪,粮食也所剩无几。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 一名年轻队员在河岸边偶然发现了一种特别的蕨类植物。 这种植物有着羽毛状的叶片,上面结满了褐色的小孢子囊。 当地土著告诉他们,这种植物叫"纳杜",它的孢子可以磨成粉充饥。 探险队员们如获至宝,立即采集了大量孢子带回营地。 回到营地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将孢子碾成粉末,加水煮成糊状。 第一口下肚,所有人都感到惊喜:这种糊糊不仅管饱,还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更让人高兴的是,接连几天吃下来,原本体型较胖的队员腰围都明显缩小了。 队员们甚至开玩笑说,等回到英国要把这种神奇的植物开发成减肥食品。 然而好景不长。 一周后的清晨,队里最年轻的队员发现自己双腿发软,连站立都变得困难。 紧接着,其他队员也陆续出现类似症状: 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走路时感觉脚下发飘。 队医检查后束手无策,只能建议多休息。 情况急转直下。 先是两名队员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接着队长伯克也倒下了。 临终前,他在日记本上歪歪扭扭地写下: "我的腿像不是自己的..." 剩下的人终于意识到可能是纳杜的问题,但为时已晚。 后来科学家研究发现,纳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酶,会破坏人体内的维生素B1。 这种维生素对神经系统至关重要。 当地土著世代食用纳杜,但他们懂得先将孢子浸泡发酵,让这种酶失去活性。 而探险队员直接食用,等于每天都在消耗自己的维生素储备。 这场悲剧的发生并非偶然。 当时的英国探险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 他们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科学知识足以应对任何情况,却忽视了当地人数千年积累的生存智慧。 探险队员们带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却不愿意虚心向当地人请教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事实上,在探险队出发前,就有当地长老提醒过他们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 但队员们不以为然,认为这些"原始人"的知识不值一提。 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如今在悉尼的一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伯克探险队的遗物。 泛黄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他们发现纳杜时的欣喜,以及后来病发时的无助。 这些实物默默诉说着一个道理:在陌生的环境里,尊重当地人的智慧往往能救命。 这场悲剧改变了后来的探险方式。 从此,西方探险家开始重视招募当地向导,学习土著的生活经验。 现代探险队都会配备熟悉当地环境的向导,并且会在出发前接受系统的生存培训。 科学家们也加强了对各地传统知识的研究,许多古老的智慧被重新发现并应用于现代生活。 纳杜这种植物,至今仍是澳大利亚原住民的重要食物。 他们依然遵循着祖先传下来的处理方法: 先将孢子浸泡三天,然后发酵一周,最后才食用。这种方法不仅去除了有害物质,还让食物产生了独特的风味。 现在,这种传统的加工方法已经被列入澳大利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次看到博物馆里那些发黄的日记,总会让人想起那支探险队。 他们的遭遇提醒着我们,面对大自然,谦逊往往比装备更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探险队里,总能看到当地向导的身影。 他们不仅熟悉地形,更重要的是掌握着与这片土地和谐相处的智慧。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