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北方邻居大俄,没提前打招呼,也不先发通告,人家今天直接就在日本海试射导弹!看出来了吗?这才是对付小日子的正确做法。为啥小日子从来不敢在大俄面前造次,背后可是有原因的!俄罗斯当年击溃了关东军,俘虏了几十万士兵,硬生生把他们送到西伯利亚去干苦力,这段痛苦早已深深刻在他们的民族记忆里。 这波操作挑的时间和地方也太讲究了,日本刚在新版白皮书里点名俄罗斯,结果俄军马上把导弹轨迹划过双方有争议的海域。 其实日本对俄罗斯一直很谨慎,1945年8月9日,150万苏军带着钢铁洪流扑向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短短六天就把这支盘踞中国东北的精锐打垮,此战关东军损失67.7万人,其中8.3万人被击毙,59.4万人成了战俘,而苏军伤亡才3.2万人,这种一边倒的碾压让日本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真正的强硬。 更让他们记一辈子的是,50多万精壮战俘被拉到西伯利亚挖矿山、修铁路,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里做苦力,十年间近五万人没熬过来,最后一批直到1956年才被遣返,这段记忆成了日本社会代代相传的集体阴影。 这种历史烙印直接影响着日本对俄的态度,尤其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嘴上喊着“固有领土”,实际连靠近都不敢。 毕竟俄罗斯早就把这里打造成了军事堡垒,不仅部署了射程300公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还摆上了S-400防空系统,400公里的射程能覆盖日本北海道全境,更别提苏-35战斗机常年在岛上盘旋,把制空权牢牢攥在手里。 日本曾在小学教科书里硬气地把北方四岛写成自己的领土,结果俄军当天就在国后岛周边搞射击训练,气得日方提抗议,俄方只甩来一句“遵守国际法,没威胁谁”,日本也只能忍气吞声。 俄罗斯对付日本的套路向来是“精准打击+即时回应”,从不给对方留幻想空间。 就像这次日本刚在新版白皮书里点名批评俄罗斯,俄军立马在日本海试射导弹,轨迹特意划过争议海域,明摆着就是“你敢说我就敢秀肌肉”。 这种操作早成了常态,2023年3月,俄军两艘导弹艇在日本海发射“白蛉”反舰导弹,100公里外的靶船瞬间被摧毁,这款能飙到3马赫速度的导弹,日本的防空系统根本来不及反应;到了2024年6月更夸张,俄太平洋舰队拉来40艘舰艇、20架飞机在日本海搞军演,导弹试射、反潜作战轮番上演,把日本海当成了自家训练场。 更绝的是俄军的“透明化威慑”,每次行动都挑日本雷达最容易监测的路线,比如2024年11月,4艘俄军舰艇大摇大摆穿过宗谷海峡,日本海上自卫队只能派P3C反潜机跟着看,连拦截的勇气都没有。 9月份更热闹,中俄8艘军舰组队穿越宗谷海峡,从日本海直插太平洋,日方全程只能远远盯着,连句重话都不敢说。 这种“我就在你家门口练兵,还让你看得清清楚楚”的操作,比偷偷摸摸搞演习更诛心,毕竟实力差距摆在这里,俄太平洋舰队光核潜艇就有49艘,还有能发射“布拉瓦”潜射导弹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8000公里的射程能覆盖日本全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日本不敢造次的另一个原因,是被俄罗斯掐着能源命脉。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能源自给率才11%,而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占了它进口量的9%,发电量的三分之一都靠这个。 之前美国逼着日本制裁俄罗斯,要求停购俄天然气,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直接硬顶,说“禁了会危及能源安全,办不到”,毕竟一旦断供,日本工厂就得停工,老百姓冬天都没暖气,这种代价它根本承受不起。 就算想找替代方案,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不仅贵,运输成本还高,企业根本不愿意买单,只能乖乖接着买俄气,在对俄政策上自然不敢太跳脱。 俄罗斯的反制从来都是“对等且加码”,2025年日本跟着美国搞制裁,俄立马禁止30名日本官员、媒体人入境,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放话“这就是对等措施,想对话先停手”,把日本的外交后路堵得死死的。 反观日本,除了口头抗议啥招没有,民调显示76.9%的日本人对俄没好感,但超过九成的人认为“不该和俄罗斯起冲突”,这种矛盾心态恰恰说明恐惧早就刻进了民族基因里。 从历史到现实,从军事到经济,俄罗斯把日本的软肋捏得死死的。当年关东军的覆灭和西伯利亚的苦难是“历史教训”,如今日本海的导弹和北方四岛的驻军是“现实威慑”,能源依赖则是“致命牵制”,三重枷锁之下,日本就算有美国撑腰也不敢真的挑衅。 毕竟俄罗斯向来是说到做到,你敢在白皮书里点名,我就敢在你家门口试射导弹;你敢搞制裁,我就敢断你能源念想,这种“硬对硬”的作风,刚好戳中了日本欺软怕硬的本性。 所以说,小日子不是不想造次,是真的没那个底气,毕竟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小心思都是白费力气。

人公
为战斗民族👍
紫水晶
礼仪之邦也要分对谁
用户93xxx65
中国也要象俄罗斯那样,抓到的俘虏拉去做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