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有分析认为,中国前段时间的新闻联播开场,等同于突然宣布了一个鲜明态度:认清形势。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昨晚的新闻联播,或许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值得品味。许多人还没从各种外部压力和媒体争论中回过神来,央视却在开场画面上选择了一个极具分量的信号:铭记历史、警惕风险。短短八个字,背后却是中国面对复杂国际局势时最直接的态度表达。 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战略宣示,更是一条通向未来的警示线。 回看这一年来,世界变化之快、之烈,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美国政局反复,全球贸易摩擦不断,科技竞争愈演愈烈,南海局势、台海风波、经济脱钩,这一切都在一夜之间成为现实。 中国的应对之道,始终不是盲目乐观,也不是无谓恐慌,而是在关键时刻敢于正视挑战、保持清醒。 央视用黄继光、上甘岭等历史画面开场,绝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在提醒当代中国人,和平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千千万万个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坚实基石。 上甘岭的炮火、黄继光的牺牲,这些都不是遥远的传说。仅在那场战役中,志愿军的伤亡率超过一半,每一寸阵地都浸透着血与汗。 正如二战盟军诺曼底登陆,付出了巨大生命代价才换来欧洲解放的曙光。历史总是在关键时刻敲响警钟——如果忘记了苦难的来路,就很容易在安逸中迷失方向。 哈佛大学的国际关系教授曾说,只有能不断吸取历史教训的国家,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站稳脚跟。 今年的国际局势,更是让警觉成为必需品。美国大选之后,哪怕白宫换了新主人,压制中国的政策却没有半点松动。关税、科技禁令、芯片断供、供应链重组、金融制裁,一环接一环,步步紧逼。 南海地区,各类军舰频繁出没,所谓的“自由航行”越来越像是一种威慑秀肌肉。数据显示,2024年南海及周边外国军舰活动频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三成以上。所有这些动作都不是偶然,而是大国博弈的明牌。 面对压力,中国的选择是理性而坚定的。国防预算虽然逐年上涨,但与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极低水平。 2024年,国防开支占比1.32%,与美俄等国动辄三四个百分点相比,这种“低配高效”其实体现出中国的克制与务实。 但我们这些投入绝不是为了炫耀军力,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底线。就像买保险不是为了天天出事,而是为了关键时刻有底气、有能力应对风险。 在科技领域,外部遏制并没有让中国止步不前。相反,华为等企业在芯片领域的自力更生,正是应对外部压力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数据显示,中国研发投入已占GDP的2%以上,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美国更是专门立法投入数百亿发展本土芯片产业,科技竞争已经成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 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说,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全球环境下,谁能持续加大研发和安全投入,谁就更能把握未来。 央视的“认清形势”表态,同样反映在对外合作和全球治理的努力上。比如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提出绿色能源方案,获得多国支持,说明中国并不想陷入对抗死循环,而是希望在压力与合作中找到平衡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也显示,经济与安全投入高的国家,更容易维持和平与稳定。 很多人习惯把“和平”二字挂在嘴边,却忘了和平其实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每一次历史的转折点,都是无数先烈付出代价后才换来的局面。 今天的中国,面对复杂的世界格局,所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是理性与清醒。央视昨晚的开场,不是给观众打鸡血,而是一次集体的现实教育:认清形势,守住底线,才能真正保卫和平、保卫发展。 你怎么看央视这次“不动声色”的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