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全国百米冠军。 这六个字放一起,我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陈妤颉。记住这个名字。这姑娘不是来敲门的,她是直接一脚把门踹开了,然后告诉所有人:我来了。 突然就特别想知道,站在场边的吴艳妮,那一刻在想什么。 她28了。在一个吃青春饭的赛道上,28岁,已经算是“老将”了。眼睁睁看着一个比自己小一轮的妹妹,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拿走了曾经可能属于自己的荣耀。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是“完了,我老了”的恐慌?还是“真好,后继有人了”的欣慰? 我猜,可能两种情绪都有吧,拧巴在一起,五味杂陈。 这还不是最“吓人”的。 你去看游泳队,13岁的于子迪,18岁的张展硕。你再去看跳水队,跟全红婵一起拿奖的,也有个13岁的。 这帮小孩儿,好像商量好了一样,集体踩着风火轮就冲上来了,连让你喘口气儿的功夫都没有。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话以前听着像句俏皮话,现在看,字字扎心,句句带血。 但说真的,这才是竞技体育最迷人,也最残酷的地方。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天才什么时候出现,以一种多么不讲理的方式。 吴艳妮当然会被记住,她扛过的大旗,她流过的汗,都是功勋。但她的使命,可能不只是夺冠,更是为了成为一个足够强大的“前浪”,让那些“后浪”们,有朝一日能狠狠地、骄傲地,把她拍在沙滩上。 这么一想,又觉得……真他娘的燃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