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自12岁离开故乡淮安,直至离世,66年间竟然没有回过一次家,甚至连毛主席都忍不住询问,原因让所有人折服。 1964年的一天,毛主席在闲聊中将自己藏了多年的疑问向周总理问出:“你离家都54年了,为什么不回老家看看?”周总理的回答令毛主席动容。原来来周总理自幼被过继到叔叔家,1910年12岁的周总理便被大伯带到东北求学。在东北,革命的火种在少年周总理心中点燃,13岁便发出了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 五四运动让周总理看到了要想救中国,只有共产党,只有有学习更先进的知识才行。留法、黄埔、抗战、解放战争,革命的第一线总有周总理的身影,直至1949年建国都未曾再回到淮安看一眼,只是为了杜绝发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场面。 彼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一年内便有一百多人以亲戚朋友的名义找到周总理,而周总理从来没有用自己的职务为这些人谋私,更是对自己的亲人更加严格要求。“那埋着咱妈,上柱香、磕个头怎么就不行?”周总理自幼离家,66年未曾归乡,甚至不允许亲弟弟归家祭拜母亲,这又是为何? 周总理兄弟一共三人,三弟周恩溥被国民党杀害,二弟周恩寿便成了唯一在世的兄弟,并在北京工作。上世纪60年代,全国开始了一场平坟开荒运动,周总理以身作则,要将自家祖坟平掉,土地让人民耕种。弟弟周恩寿此时同样几十年未回家,随即希望回乡主持并安抚家乡亲人情绪。 但是周总理却一口拒绝:“不能修,你也不许回去,快回去上班。”原来周总理是担心周恩寿作为自己的弟弟,回乡时地方领导会劳师动众,当地领导一定会隆重接待,既影响工作又造成浪费,随即让侄子回去处理这件事,这样便不会惊动地方上了。 然而周总理真的不想回家看看吗?并不是。早在1945年到南京工作时,曾说过:“35年了,母亲的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亲恩未报。”然而内战即将爆发,担心亲人安全,便忍住没回。 周总理将自己对家乡的小爱注入到广大人民身上,他心里装着的是对人民的大爱。只要我们心里想着,不上香、不磕头,妈也知道儿子想她、牵挂她。 周总理作为新中国总理,同样像普通人一样,有着对家的眷恋。然而66年未归家,他也思念家中亲人。总理年少时生母万冬儿与继母陈氏相继去世,是八婶母将年幼的总理带回家抚养,对这位八婶母,周总理十分怀念,是总理想家的时候经常挂在嘴边的名字。 “就一碗馄饨,我都没让您吃上。”面对几十年未见的八婶母,周总理无尽感激,诉说着无尽的思念。然而八婶母希望将孙子留在总理身边,却遭到了拒绝。对此总理内心十分惭愧,但是他不能因为自己亲人给国家添麻烦。“娘,对不起,尔辉之事又没能如您所愿。我身为国家总理,必须秉公办事。” 周总理一生为国,时时刻刻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从来没有为自己家人谋得半分特权私利,甚至因此整整66年未曾回乡,他得有多思念家乡,得有多思念母亲。古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周总理的品格更超大禹,让人敬爱与怀念。
59年军委会议,毛主席发现粟裕不在,大怒道:你们谁有粟裕的本事。1959年的军委
【1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