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一名男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旧棉衣,蹲在泥泞的地面上,手持一杆简易的秤,秤盘里摆放着几个粗糙的糠窝头。他的衣着和神态尽显饥寒交迫,周围还能看到其他灾民的身影,一旁的篮子里似乎是仅有的家当。 当时河南因天灾人祸粮食绝收,数百万民众挣扎在饥饿边缘,绝大多数人自身都缺衣少食、身无分文,根本无力购买;而这些糠窝头本身也是用粗粮甚至树皮、糠麸混合制成,营养价值极低,是灾荒下迫不得已的 “食物”,非常不好卖。


1942年,河南,一名男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破旧棉衣,蹲在泥泞的地面上,手持一杆简易的秤,秤盘里摆放着几个粗糙的糠窝头。他的衣着和神态尽显饥寒交迫,周围还能看到其他灾民的身影,一旁的篮子里似乎是仅有的家当。 当时河南因天灾人祸粮食绝收,数百万民众挣扎在饥饿边缘,绝大多数人自身都缺衣少食、身无分文,根本无力购买;而这些糠窝头本身也是用粗粮甚至树皮、糠麸混合制成,营养价值极低,是灾荒下迫不得已的 “食物”,非常不好卖。


猜你喜欢
【4评论】【2点赞】
【42评论】【59点赞】
【2评论】【3点赞】
作者最新文章
热门分类
历史TOP
历史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