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11月17日报道,浙江杭州,一女子洗衣服时,发现洗衣凝珠黏在了一起,她用力撕扯时,凝珠发生了爆炸,大量洗涤剂溅入眼睛。女子瞬间看不清东西,而且眼睛传来剧烈的疼痛,送往医院检查,发现视力仅剩0.06。 网友:还是洗衣粉安全。 杭州某医院眼科诊室,王女士盯着视力报告上的 “0.06”,手指不停发抖。 “医生,我上周体检还 1.0,怎么突然就快看不见了?” 她声音带着哭腔。 医生指着检查结果叹气:“是洗衣凝珠里的洗涤剂伤了角膜,再晚来就麻烦了。” 这话让王女士瞬间想起三天前阳台发生的事。 那天她刚洗完菜,湿着手就去拿洗衣凝珠,发现几颗黏成了一团。 “应该是阳台太晒,把膜晒软了。” 她没在意,双手捏住凝珠两端用力扯。 “啪” 的一声,凝珠突然炸开,透明液体直接溅进她的眼睛里。 起初只是有点刺痛,她以为用清水冲下就没事,没立刻去医院。 可到了晚上,眼睛越来越疼,看东西像蒙了层雾,连手机字都看不清。 丈夫催她去急诊,检查结果出来,她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错。 “高浓度洗涤剂会腐蚀角膜,你还耽误了最佳处理时间。” 医生的话让她追悔莫及。 其实王女士买洗衣凝珠,只是为了省点时间。 家里两个孩子,大的上小学要辅导作业,小的刚会走路要看着。 每天下班回家,她得先做饭,再给孩子洗澡,最后还要洗一大堆衣服。 上次在超市看到导购说 “一颗凝珠洗一桶衣服,不用量不用倒”,她立马买了两盒。 刚开始用确实省心,她总把凝珠放在阳台柜子里,方便拿取。 有次周末大扫除,她发现柜子里凝珠少了一颗,以为是自己记错了。 直到看见小儿子手里攥着个空包装,她才惊出一身汗:“你没放嘴里吧?”幸好孩子只是捏着玩,没拆开,她赶紧把剩下的凝珠收进了吊柜。 可这次她自己却疏忽了 —— 前几天气温升到 35 度,阳台柜子被太阳直射。 她洗完菜没擦手,湿手接触凝珠外层的水溶膜,膜就更容易破。 医生说,这两个错误加起来,几乎是 “把危险往眼睛里送”。 “水溶膜遇湿遇热会软化,高浓度洗涤剂一旦接触黏膜,几分钟就会造成损伤。” 王女士住院治疗的第二天,同病房来了个小男孩。 孩子妈妈说,孩子把凝珠当弹珠捏,捏破后液体溅到脸上,眼睛又红又肿。 “现在的凝珠做得五颜六色,包装还像糖果盒,孩子哪分得清?” 妈妈的话引起了共鸣。 临床的老奶奶也插话说,她邻居家孩子,差点把凝珠当糖吃进嘴里。 这些事让王女士开始留意相关新闻,发现类似事故真不少。 美国有数据显示,每年有上千起儿童接触洗衣凝珠的意外。 国内也有家长晒出照片,孩子把凝珠捏破后,手上起了红色疹子。 “不是科技不好,是咱们用的时候太不当回事了。” 王女士在病友群里感慨。 医生告诉她,正确处理其实能减少伤害。 如果洗涤剂溅到眼睛,要立刻用流动清水冲 15 分钟,然后马上就医。 存放时要避开阳台、浴室这些高温潮湿的地方,最好锁在孩子够不到的柜子里。 取凝珠前一定要擦干手,发现黏连别硬扯,放冰箱冷藏 10 分钟就能分开。 王女士把这些注意事项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打算出院后分享给邻居。 她还发现,很多洗衣凝珠的警示语印得特别小,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厂家要是能把警示做得醒目点,再出点小包装,风险肯定能降不少。” 她跟医生建议。 经过两周治疗,王女士的视力恢复到了 0.5,但还需要定期复查。 出院那天,她把家里剩下的洗衣凝珠全扔了,重新买了洗衣粉。 “虽然每次要量,麻烦点,但心里踏实,不怕再出意外。” 她跟丈夫说。 现在她每次洗衣服,都会先把洗衣粉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湿手绝不碰洗涤用品。 她还在小区业主群里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有邻居说要把家里的凝珠换成洗衣液,还有人提议让社区搞次安全科普。 “其实只要多注意点,方便和安全是能兼顾的。” 王女士看着慢慢清晰的世界,心里松了口气。 毕竟,再方便的生活用品,也比不上一家人平平安安更重要。 信源:《女子硬扯洗衣凝珠溅入右眼险失明》---纵览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