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整个侵华期间掠夺的文物高达360万件!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

平蓝皮蛋 2025-11-20 11:24:57

日本在整个侵华期间掠夺的文物高达360万件!1968年,日本为了展示从中国掠夺来的文物,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京国立博物馆。 这哪里是什么文化殿堂,分明是强盗晾晒赃物的炫耀场!1968年扩建的“东洋馆”,占了博物馆近三分之一的展区,里面陈列的2万多件中国文物,每一件都沾着中华民族的血泪——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商周的青铜礼器,从唐宋的书画珍品,到明清的瓷器玉器,甚至连敦煌莫高窟的经卷、云冈石窟的佛头、山西应县木塔的斗拱构件,都被硬生生搬到了这里。最刺眼的是那幅南宋李唐的《潇湘卧游图》,被日军从苏州灵岩山馆抢去时,馆长为了保护它,被刺刀捅穿了胸膛,画作边缘至今还残留着暗红色的血迹。 日本的文物掠夺从来不是士兵的临时起意,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文化灭绝”。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专门成立了“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打着“整理文化遗产”的幌子,疯狂搜刮故宫南迁的文物、中央研究院的古籍善本。光是南京图书馆就被抢走17万册藏书,其中包括宋版《锦绣万花谷》这样的孤本,日军用军用卡车整整拉了36车,很多书籍在运输中被雨水浸泡、老鼠啃咬,损毁过半。在北平,日军从协和医院抢走了数千件甲骨文,从雍和宫掠走了元代的鎏金铜佛;在洛阳,龙门石窟的28尊佛头被凿下,打包运往日本时,佛身的凿痕还在淌着石屑,像在无声哭泣。 这些文物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文化传承的断裂。苏州收藏家潘达于珍藏的大克鼎、大盂鼎,是西周青铜重器,日军三次闯入潘家搜查,潘达于把鼎深埋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自己带着孩子躲在柴房,整整三个月不敢出门,才保住了国宝。而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虽然被抢救转移,但日军为了找到它,烧毁了周边100多间民房,30多名护书的百姓被活活烧死。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文物在掠夺过程中被肆意损毁,日军士兵为了把青铜器装进箱子,竟然用锤子敲掉器耳;为了方便运输,把大幅书画撕成小块,如今东京国立博物馆里的很多展品,都是残缺不全的“残次品”。 最无耻的是日本的态度——至今他们都不肯承认“掠夺”二字,反而把这些文物说成是“合法收藏”“战争战利品”。1972年中日建交时,中方首次提出文物归还问题,日本却以“文物已成为馆藏重要组成部分”为由拒绝;2000年,中国民间团体发起“文物回家”运动,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甚至公开宣称“这些文物在日本得到了更好的保护”,简直是颠倒黑白!要知道,德国战后主动归还了从欧洲各国掠夺的60多万件文物,而日本截至2025年,仅通过“捐赠”形式归还了不足1000件,还把最珍贵的《潇湘卧游图》《曜变天目茶碗》等列为“不对外出借”的国宝,死死攥在手里。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每一件中国文物,都是日本侵华的铁证。那尊从山西天龙山石窟掠走的唐代佛头,嘴角的微笑还在,却永远失去了完整的身躯;那卷被撕成三段的南宋《寒江独钓图》,墨色依旧苍劲,却再也无法复原成最初的模样。这些文物承载的不仅是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日本把它们当成“炫耀的资本”,本质上是在亵渎历史、践踏良知。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开始关注流失文物问题,民间组织通过法律诉讼、学术研究等方式,不断向日本施压。可文物归还之路依旧漫长,因为日本右翼势力还在美化侵略,试图抹去掠夺的痕迹。但他们忘了,360万件流失文物的背后,是360万个无法抹去的罪证,历史不会因为他们的否认而改变,正义也终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铭记这些流失的文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提醒我们:文化是民族的根脉,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守护好自己的文明瑰宝。日本欠中国的,不仅是360万件文物,更是一句真诚的道歉和对历史的敬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平蓝皮蛋

平蓝皮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