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 德国总理默茨近日公开表示,绝不会允许由中方生产的组件进入德国未来的6G网络建设中来。 按照默茨给出的时间表,这场拆除行动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在2026年之前,必须把5G核心网里的中国设备全部剔除,这相当于把通讯网络的大脑给换了。 第二步更绝,要求到2029年底,连外围的无线接入网、通信塔上的天线设备也得统统换掉。 要知道德国现在的5G网络里,将近六成的设备都印着中国企业的商标,华为一家就在无线接入网里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个决定一旦落地,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烧钱。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们连夜摁计算器,算出了一笔惊人的账单:光是购买新设备来替换华为的产品,直接成本就高达25亿欧元。 这还没算拆卸旧设备的人工费、新设备的调试费以及工程师的培训费。德国电信作为最大的运营商,一家就得扛下11亿欧元的损失,这相当于把他们去年在本土搞建设的钱砍掉了四分之一。 这笔巨额开支最后谁来买单?运营商肯定不会自掏腰包做慈善。要么削减偏远地区的基站建设预算,让信号盲区继续盲下去。要么就是简单粗暴地给手机套餐涨价。 也就是说,这场政治博弈的成本,最终会分摊到每一个刷短视频、打越洋电话的德国老百姓头上。 除了费钱,更让人头疼的是对社会运转效率的冲击。德国铁路公司之前做过一个评估,仅仅是把自己旗下的900个基站换掉,就要耗资4亿欧元,工期长达5到6年。 在这期间,因为信号调度问题,本来就不准点的德国高铁,晚点率恐怕还得再窜高15%,连带着货运效率也要打折扣。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不让用中国的,换成诺基亚或者爱立信的不就行了吗?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这两家欧洲巨头的设备价格本来就比中国企业高出30%到50%,而且产能早就饱和了,根本接不住德国这么急、这么大的订单。 强行更换的结果,很可能是花了高价买回来并不适配的产品,导致网络频段冲突,信号质量反而不如从前。 英国就是前车之鉴,当年跟风拆除华为设备,不仅多花了31亿美元,5G建设进度还被硬生生拖慢了两年多。 如果说5G替换是“花钱买罪受”,那么在6G问题上拒绝中国,简直就是“自废武功”。通信行业是讲究专利的,谁手里的标准必要专利多,谁就有话语权。 目前全球6G专利池里,中国企业掌握了42.3%的份额,而德国本土企业的占比连5%都不到。 这意味着,即便德国把硬件全换成欧洲产的,到了6G时代,只要想联网,还是得乖乖给中国企业交专利费,否则就得绕开这些成熟技术,从零开始搞研发。 现在的德国经济本来就处在寒冬之中,GDP增速在负增长边缘徘徊,能源成本居高不下,制造业企业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这种节骨眼上,默茨不把钱花在提振工业、稳定就业上,反而要砸几十亿欧元去拆一套运行良好的网络设备,这种决策不论是从经济账还是技术账上算,都是一笔血亏的买卖。 所谓的“数字主权”,如果不建立在强大的产业实力和理性的成本控制之上,最终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德国这番操作,究竟是为了所谓的安全,还是为了迎合某种政治风向而不惜牺牲本国工业和民生的未来?欢迎到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