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日媒报道,日本准备把自卫队“1等陆佐”等数字称呼改回“大佐”等传统叫法,同时把“普通科”改成“步兵科”,目标是在2026财年前后完成,理由是与国际通行称谓对齐。 日本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说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方便和外国军队沟通,同时还能提升自卫队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士气。 实际上,日本自卫队现行的所有军衔,早就有了与美军和北约标准对齐的官方英文翻译,在国际联合演训等场合,沟通协作多年来并没有出现过实质性的障碍。 既然如此,为何非要在日文称谓上大动干戈,特意去复活那些沉寂了七十多年的旧称呼? 二战后,日本为了与过去的军国主义切割,特意在自卫队的称谓上使用了中性的、非军事化的词汇,比如用数字“1、2、3”来区别等级,以此表明其武装力量的“专守防卫”性质。 如今,要抛弃这套使用了几十年的体系,重新拾起“大佐”、“步兵科”这些带有浓厚旧日本军队色彩的词语,无异于一次明目张胆的“精神松绑”。 此举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在日本国民的认知层面,系统性地、潜移默化地抹去自卫队的“非军队”烙印,让“自卫队就是军队”这个概念变得理所当然,为未来的军事正常化铺平道路。 对于曾经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来说,“大佐”这个词汇,承载着极其沉痛和残酷的历史记忆,它直接关联着侵略、殖民和战争罪行。 在历史伤口远未愈合的今天,公然复活这些符号,无异于是一种情感上的公然挑衅和对历史罪责的漠视。 这不仅严重伤害了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更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日本非但没有深刻反省其侵略历史,反而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为那段不光彩的过去“招魂”。 日本国内有务实的声音指出,与其花费精力在改名上,不如把资源投入到改善自卫队员的实际待遇和服役环境,因为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危机和兵源短缺问题。 防卫省内部也有人认为,现行名称沿用已久,突然更改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然而,这些理性的声音,在右翼保守势力主导的政治议程面前,显得那么微弱。 这项改革计划,早已被写入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的联合执政协议中,显示出其强大的政治推动力。 日本自卫队改名标志着日本正在加速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系统性地推进再军事化进程。 从扩充军备的“硬件”升级,到重塑军事文化的“软件”更迭,再到试图在国际上扮演更具攻击性的安全角色,这一连串的动作构成了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 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是对地区未来和平稳定的深切关切。 大家觉得,面对日本这一系列危险的举动,我们除了谴责和警惕,还能做些什么来有效应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