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发动的,德国失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发动的,结果失败了,现在战败国德国又想与俄罗斯开战,难道德国又想做战败国吗?德国人不缺吃不缺穿,为什么德国又想打仗呢?为什么德国又想把德国人送到战场上去丢命呢? 德国和世界大战的“孽缘”,得从20世纪初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还是个“暴发户”,工业强、军队猛,但殖民地没英国法国多。 为了抢地盘,德国跟英法干了起来,结果打了四年,赔了老本:领土被割走,钱赔得倾家荡产,老百姓连面包都吃不上,这种屈辱,让德国人憋了一肚子火。 到了30年代,经济大萧条,德国失业率飙到30%,希特勒趁机上位,煽动“德国人最优秀”的民族主义,带着德国又冲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更狠,和日本、意大利组成“轴心国”,想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呢?被苏联、美国、英国联手揍得鼻青脸肿,柏林被炸成废墟,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德国自己也被分成东德西德,当了40多年“二等公民”。 这两次战争,德国从“欧洲老大”变成“战败国”,老百姓死了上千万,城市被炸成渣,经济崩溃几十年,按理说,这教训够惨痛了吧?可2025年的德国,咋又整出“要打仗”的动静? 德国现在嚷嚷着“打仗”,其实不是真想打,更像是被逼着演戏。 1. 美国逼着德国“表忠心”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美国拉着北约和俄罗斯对着干,德国作为北约“老大哥”,得带头表态,美国天天念叨“欧洲要增加军费”,德国为了不被美国骂,只能硬着头皮买武器、扩军,比如在立陶宛建军事基地、部署导弹,本质上是给美国当“打手”,帮北约往东边挤俄罗斯。 2. 政府想转移矛盾,拉选票 德国经济最近不太行:工厂订单少,汽车、化工这些“摇钱树”受全球供应链影响,赚的钱越来越少,朔尔茨政府支持率掉得厉害,老百姓抱怨“钱难赚、日子紧”。 政府没办法,只能搞点“大动作”,比如宣布“我们要强硬!要保护欧洲安全!”这样既能刺激军工企业赚钱,又能让老百姓觉得“政府有担当”,说不定能多捞点选票。 3.德国想当“欧洲老大”,过把瘾 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心里一直有个“大国梦”,这些年德国经济厉害,欧盟里说话最管用,可军事上总被法国压一头。 现在德国国防预算占GDP的比例从1.2%涨到3.5%,比法国还高,还计划到2029年花1530亿欧元买装备,这哪是防卫?分明是想当“欧洲军事老大”,让其他国家听它的。 德国政府喊得凶,老百姓却一点不配合,德国福利好得很:失业了能领钱,生孩子有补贴,看病上学几乎不花钱,2025年调查显示,只有12%的德国人愿意“为北约打仗”,比法国和波兰低多了。 德国人更爱干啥?喝啤酒、徒步、滑雪、陪家人,谁愿意把孩子送上战场,让柏林再被炸一遍? 这“反战基因”是刻在德国人骨子里的,二战后,德国花了70年反思战争罪行,学校教孩子“和平最重要”,媒体天天报道战争的残酷,现在的德国人,早没了“扩张”的野心,只想过安稳日子。 德国现在嚷嚷着“要打仗”,其实更像一场“装腔作势”的戏。 从历史看,德国两次世界大战,本质是帝国主义抢地盘,和现在的德国没关系,现在的德国,是欧盟经济顶梁柱,是全球制造业大佬,老百姓吃穿不愁,谁愿意回去过战乱日子? 从现实看,德国的“强硬”是被美国逼的,美国要维持霸权,就得拉着欧洲和俄罗斯对着干,德国作为“小弟”,只能跟着演,但德国人心里门儿清:和俄罗斯开战,等于玩火,俄罗斯有核武器,真打起来,柏林可能几分钟就被炸平,这种代价,德国政府敢付吗? 从老百姓看,德国人早对战争烦透了,他们更关心怎么应对气候变化、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怎么让孩子上好学校,政府的军备扩张,在他们眼里就是“瞎折腾”,迟早会被老百姓用选票“教训”。 德国的“战争狂想曲”,唱不了多久,历史不会重复,德国人更不会傻到主动当“战败国”,真正的聪明,是珍惜和平,别让战争的悲剧重演,毕竟打仗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